只聽氏宗開口說道:“剛才是在下孟làng了,還請真田大人不要見怪不知大人意遇何往,不知是否有在下能夠幫忙之處?”
真田昌幸見氏宗還要糾纏,便決定將自己打算前去北近江投靠淺井長政之事告訴他,免得他糾纏不放。
想到這裡,只聽真田昌幸開口說道:“高山大人,在下此次出行乃是前去北近江投效淺井長政大人,如今淺井家正在用人之際,所以在下也不便多留,就此向高山大人告辭,還請大人原諒。”
氏宗聽他打算去投淺井長政,不由心說,這是演的哪一齣啊,歷史上好像根本就沒有這一段啊。
而氏宗卻是不知,如果不是他申請出使武田家的話,真田昌幸也不會因為對他感到好奇而離家出走,更不會前去投靠淺井家,可以說,這一小段歷史已經因為他的出現而有所改變了。
雖然現在氏宗想不通真田昌幸會放著武田家不仕,反而要拔山涉水的去投淺井長政,不過他卻知道,絕不能讓他前去。
淺井長政也是愛才之人,而且苦於身邊沒有什麼像樣智謀之士,所以對於才智過人的武士更是求賢若渴,如果這真田昌幸前去投奔的話,以他的才能,恐怕用不了多久,便會得到淺井長政的賞識。
若真如此的話,以淺井長政對人才重視的程度,那麼以後自己便再沒有機會得到這真田昌幸的效忠了,就算淺井長政是自己想要保下的人物,但氏宗也絕不允許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人才被他奪去。
為了能改變真田昌幸的決定,看來自己只能作回小人了,日後如果淺井長政能夠向自己希望的那樣沒有背叛織田家的話,那麼等信長離世之後,自己在對他做出補償吧。
想到這裡,氏宗見真田昌幸已經轉身要走,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長嘆一聲:“唉。”
真田昌幸見高山氏宗不再繼續糾纏,剛鬆了一口氣,轉身還沒邁出兩步,便聽到對方的嘆息聲,不由感到有些疑huo,他心想到,難道是自己此去北近江投奔淺井家有什麼不妥之處?
這高山氏宗在剛才見到自己之時雖然古怪了些,不過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武士成為如今名聲顯赫的織田家重臣,才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算這其中有取巧之處,但就見識而言,恐怕自己要比對方差上很多,為何不聽聽他的見解再作出決定呢,這可是關係到自己終身的大事。
如果已經向淺井長政效忠,可就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了,否則自己豈不成了反覆無常的小人?
雖然歷史上真田昌幸自繼任家督之後,為保住家名而費心勞利著,可他卻並不向其他豪族那樣反覆無常,就算是脫離武田家,也是在甲府城被攻破,武田家滅亡之後的事,而且在關元合戰時,在形勢已經十分明朗的時候,他也只是讓長子投靠德川家,自己則是與二子幸村繼續保衛著豐臣家。
雖然後世將他這重做法看作是取巧的表現,所以對他的評價並不是很高,不過氏宗一直認為,那些評價無疑是不公平的,首先說,關元合戰之時,以真田昌幸的見識,絕不可能看不清形勢,如此一來他根本沒有兩頭押寶的必要,若是直接向大多勢力那樣,直接投靠德川家的話,昌幸,幸村父子又怎回雙雙含恨離世,而這足以正明昌幸之忠義,至於讓其長子投靠德川,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吧。
幕府將軍本紀 第一卷 覺醒之章 第三九三章 稍有意動
氏宗越是如此去想,越是堅定了招募他為家臣的決心,為此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書mi群4∴8065非常文學
而當他見真田昌幸停住腳步,又轉過身來之時,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策略是沒錯的,如果剛才自己直接說出淺井家的種種缺陷,恐怕他不但不會相信,而且對自己的評價肯定也會隨之差上幾分,而現在,這一切都已經不是問題了。shuhaige。
只聽真田昌幸開口問道:“高山大人為何無故長嘆?”
只聽氏宗並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開口說道:“真田大人,在下雖然身份低微,不過卻與淺井大人有些jiāo情,如果大人真要前去的話,在下到是可以代為引見。
真田昌幸本以為氏宗會說出什麼見解,可當他聽說只是為了此事,雖然對高山氏宗的看法多少有些改觀,不過,他自信的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根本就用不著高山氏宗的推薦,而且,如果拿著高山氏宗的推薦信,前去投靠淺井常政的話,定會被對方小瞧,這又是何必呢。{●舅
想到這裡,只聽真田昌幸開口說道:“多謝高山大人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