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在春耕完後,林立將去年收集的蠶種運到了平陵縣。
繡學的婦人們可以優先領取蠶種,接著是繳納錢糧記錄良好的人家,再接著才是一般人家。
領蠶種的那幾日,縣衙和繡學門口人頭攢動,生怕去慢了就沒有了。
蠶種也不是想領多少領多少,蠶蛾產的卵,密密麻麻地分佈在一張張軟布上,數量大致能算的出來,林立按照張數,對應要用多少擔桑葉,能產多少絲,做了個標記,讓人看了一目瞭然,按照家底需要領多少張蠶種回去。
嬌娥還讓人登記了一番,到了收蠶繭收絲收綢緞的時候,看看那家的婦人做的最好,到時候繡學還會有獎勵。
漢子們則在家中,忙著製作養蠶的用具,洗了,又用滾水燙過,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將來蠶寶寶可要在這些團匾上長大呢。
有些看的蠶種多的人家,還製作了蠶臺,這是一種多層的木架,上面可以擺放多個團匾。
嬌娥和林天在縣裡遊玩,看到家家戶戶門前屋後的桑樹都長得綠油油的,院子裡擺放著洗刷的乾乾淨淨的蠶臺和團匾,心裡別提多美了。
“表妹也變的這般憂國憂民起來了,你難道不相信表哥能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