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將二百多畝土地換成貨棧和工坊,也不願透過分家來規避邦泰的緊逼,而是將一百多畝土地轉化為村裡的學田和祭田,成為村民的公共財產。
聽聞董臣泰的高風亮節之後,林純鴻不禁肅然起敬,敬仰之餘,忍不住對張道涵和朱之瑜嘆道:“當年倪新澤曾言道,董家灣能出兩個進士、五個舉人,與學田制度大有關係。可惜咱們看過之後就拋在腦後,到目前為止,整個邦泰除了行知書堂外,僅僅在百里洲設定了蒙學,可憐可嘆,咱們還不如董家灣!”
朱之瑜毫不客氣地指責道:“這個得問將軍!連年擴軍、連年投入巨資於工坊,幾乎耗盡了邦泰的元氣,邦泰哪有一塊剩餘的銀幣投入到學堂中?”
林純鴻搖了搖頭,辯解道:“朱幕使此言差矣,沒有工坊提供利潤,哪有錢投入到學堂中?沒有強大的軍隊,投到學堂中,不也為人做嫁衣?不過朱幕使放心,此筆欠債,邦泰得立即補上,朱幕使趕緊拿出個方案吧,看學堂如何設定,需要多少塊銀幣,這事不要拖了,抓緊吧!”
朱之瑜忍不住心頭的狂喜,用挑釁的眼神瞅著張道涵,似乎在說,以前找財政司要一千塊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