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府試,就不得不提這異時空的複雜的科舉制度體系。
科舉制度自隋朝創立,歷經十幾個朝代,到現在的元朝,早已成立了一套複雜的科舉制度體系。
首先這個時空所有的讀書人都被稱為童生;不論他們歲數大小;因此有很大年齡的人還是童生。
而童生首先要參加地方的考試就是院試;院試分為三部分;每三年考兩次。
第一部分是縣試,一般是二月開始統考;縣試透過者才有資格參加四月的院試;透過了院試才有有資格參加八月的府試,最終府試透過者稱為生員;俗稱秀才。
秀才就有了一定的階級特權;如見官不跪,不用服役、不交田賦等;而秀才下一步就是參加鄉試;鄉試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秋季舉行因而稱為秋闈;考中者就是舉人了。
朱文才能夠一路披荊斬棘,透過了縣試和院試,拿到了參加府試的資格,對於他只有十三歲的年紀來說,已是相當難得了。
但是,因為朱家只剩下一個老祖母小周氏和繼母小李氏,因此朱文才不但要獨自承當傳宗接代的責任,而且還要肩負光耀門楣的重任,所以這最後的府試能否透過,對於朱文才來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