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冠一聽急忙擺手道:“冠乃一介草莽豈敢跟先祖相提並論。”
趙翰青還真沒想到陸冠是陸羽後人,這事自然無從考證,這世上不凡喜歡攀附名人的人。趙翰青自然不會去質疑,他只覺得名門之後更利於陸冠在大別山站穩腳步。
果然,眾人一聽陸冠乃“茶聖”之後更是諛詞如潮,不但商人們巴結他,軍中的人也因為陸冠也算是半個江湖同道而紛紛跟他拉近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亂之後的大治
大別山的土豪劣紳和土匪餘孽等一切反動勢力統統被趙翰青冠以破壞抗日投遞叛國的罪名抓起來,然後名正言順地利用“肅反委員會”這把屠刀將他們消滅或打倒。那些憤民極大窮兇極惡的傢伙公審之後槍斃了,民憤不大的經過了勞教和思想改造之後交付一筆數額巨大的保釋金就釋放了,保釋金美其名曰叫愛國捐款,交完捐款家產大部分沒有了,只給他們留下了相當於中農的家產,想要做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是不行了。
土豪劣紳地主老財大別山很多,幾乎每個村寨都有,剷除了這部分人不但受壓迫的百姓們拍手稱快,那些受排擠的開明士紳們有了揚眉出氣的出頭機會自然也高興。
那些人的財產、糧食和田地全部沒收,不但解決了軍糧問題,也有了發展根據地的資金保障。趙翰青利用數額巨大的錢財籌建了大別山農基金會,基金會的收益用來做發展根據地和抗日的經費。
而那些沒收的田地卻沒有分給百窮苦姓,而是算作公田租給百姓耕種,沒地的窮人可以優先租種,田租也只有原先的六成。那些窮苦百姓基本上顧住溫飽了,可以略有盈餘。此舉可謂是深得民心,窮苦百姓們感激涕零。那些沒有受“三月逆流”波及的地主們也不得不減租減息,不然他們的地就{長}{風}文學 ;{cf''wx}net沒人種了。
公田收得的田租用於支撐軍費和抗日同盟軍下屬各部門的開支,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不用向百姓攤派了。而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軍費問題,這也是趙翰青為什麼不主張把田地非給窮苦百姓的另一個原因了。而且,分給百姓只有分到土地的那部分人高興。大部分沒有分到土地的人只有嫉妒,再讓他們承擔軍費的時候就會心懷不滿了,而土地充公只是租給無地農民則不會引起任何人的不滿;同時也避免了分得土地的窮人遇到天災**的時候又把地賣了或抵押借高利貸,到最後土地仍舊是集中到一少部分地主老財的手裡,而租種就可以避免土地兼併的事情再發生。
這樣一來,窮人高興,有錢人也很高興。以前,為了免遭土匪搶劫滋擾,士紳們也需要向李天王和土匪交錢納糧。等同於保護費,一年下來要交的可不是個小數目。窮人交不起,就是地主士紳們也是苦不堪言,如今雖然是田租收的少了。但是。出的錢糧也少了,細算起來盈餘的比以前多不少。
趙翰青還倡導成立農民互助小組來共同承包土地,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了耕牛、農具和勞力來租種更多的土地,那些有耕牛而沒勞力的人就和又勞力而買不起耕牛的人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成立了互助組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趙翰青把這種農業互助組在解放之後在農村存在了一段時間,對當時的農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後來才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演變成了農業大集體。他只不過是讓它提前出現了。
當然,不願意成立互助組而只想單幹的農戶還可以低息從基金會里帶一筆款來購買耕田的牛或農具。
因為減租減息引發的這場大別山的“土地改革”在強有力的推動下終於順利完成了,農村、農民和農業等三農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歷史也好。江湖也好,國與國之間也好。總是強者為尊,道理也永遠在強者一邊。百數年後,喜歡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國喜歡打著維護和平的幌子去侵略別國,推翻對他不買賬的政府再扶持一個傀儡政府,其實它跟今天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有什麼區別呢?但是美國總是說自己發動的是正義的戰爭。**打土豪鬧革命也是一樣的,革命的本身就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行動。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反動落後的統治階級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會輕易地退出歷史舞臺,都會竭力反抗進步階級的革命,千方百計地維護自己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進步階級只有透過暴力革命才能達到變革社會制度的目的。革命是暴力,只不過是正義的暴力,可見正義是離不開暴力的。
趙翰青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剷除根據地建設中的障礙,當初想出這樣一個陰損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