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之下,果然如此,這是王氏嫁到辛家時披的蓋頭,一直被她珍藏在箱底。
嫁衣不是每個人都能穿的起,窮人家的姑娘嫁人時,備不起嫁衣,一方紅豔豔的蓋頭承載了她們所有的期望。
若不是為了造鹽巴,王氏也不捨得把珍藏這麼久的頭帕拿出來。
在經過反覆過濾之後,辛夷終於置換出清澈透明的液體,她懷著激動的心情,把這些液體倒在了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石頭上。
正午的陽光灼熱難擋,沒過多久,液體便被蒸發乾淨,只剩下一層薄薄的白色鹽粒。
大功告成了,辛夷顫抖著將這些久違的精鹽,用小口袋裝了起來,生怕被弄髒。
“這是鹽麼,好白啊,像雪一樣。”
一直砸石頭的大勇,怔怔的看著辛夷收拾白色粉末,忍不住伸出手指蘸了一點放在舌頭上。
鹹鹹的,沒有一絲苦味兒,大勇享受的閉上了眼睛,他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鹽。
大壯學著他的樣子用手捏了一小撮鹽,大勇見狀立馬打落他的手,訓斥道:“這可是鹽,別浪費了,嘗一下就行了,弄這麼多幹嘛。”
辛夷心情大好,笑著打圓場:“沒關係,我們今兒個能弄出三四斤鹽來,儘管嘗吧。”
“那可不成,這是山神娘娘賜的鹽,我們可不能作孽浪費。”
二丫一本正經的反駁著,大壯縮回了手,幹勁兒卻比之前更加足。
親眼見識到了比雪還要白還要細的鹽,三人恨不得再快一點兒,多弄些白白的鹽出來。
這些潔白無暇的鹽粒在他們眼中,簡直是一堆閃閃發光的銅錢。
原諒辛大勇他們沒見過大堆的銀子,對他們來說,一大堆銅錢就是很厲害的樣子了。
忙活了到了申時,也就是三四點光景,辛夷過濾好的鹽已把帶的小袋子裝滿了,還多出一小瓦罐來。
辛夷拎了拎估了重量後,不由傻樂起來,比預計的三四斤要多些,差不多會有五斤重了。
今日收穫果然不錯,只是回身看到溪邊的一片狼藉,辛夷腦門兒上瞬間出現一道黑線。大勇兄弟倆把所有含鹽的石頭全給砸掉了,原來放石頭的地方,如今只剩了一個坑,還有滿地的渣滓。
“都弄好了,我們可以回去了。”
辛夷眯起眼露出潔白的牙齒,朝著忙碌了一下午的三人投放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平淡無奇的小臉,在此刻綻放出懾人的光芒。
二丫總覺得辛夷看起來很不同,好像她那個平凡軟弱的妹妹,一下子消失不見了一樣。
她將這一切都歸功於山神娘娘顯靈上,也許三丫以前是神仙身邊的童子,老天不捨得讓她在凡間受苦。
大壯咋舌,用感慨的語氣說:“這麼多鹽巴,都能賣好幾兩銀子了吧。”
他望著三丫懷裡抱著的瓦罐,還有那一小袋一小的袋的鹽,眼神裡流動著渴望的神采。
留下一片狼藉,四人帶著對未來的生活的渴盼,踏上了下山之路。
兩次登山,感覺卻截然不同,第一次是希望與失望交織著。在這第二次,來時忐忑中夾雜著興奮,回去時則是喜悅與驕傲並存。
在四人裡,唯一能對這幾斤鹽的價值進行準確估算的只有辛夷了。
大壯以為幾兩銀子,已經是天價,殊不知物以稀為貴。這些不含雜質的鹽,還頂著山神娘娘賜福的吉兆,想賣出一個好價錢很容易。
炒作什麼的,對於古人來說可能是天方夜譚,但是辛夷見慣了二十一世紀把死人說活的銷售方式。她自信,只要稍微用點兒手段,這些鹽絕對能以高出原有價值幾倍的價格賣出。
奇貨可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辛夷就不信了。在這種簡陋的生產條件下,還有誰能製出和她一樣精細的鹽來。
尤其是對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富貴人家,花些銀子買些特別的東西算什麼。
辛夷早就想好了,她提純出來的鹽要起個特別的意思,讓人一聽就覺得高大上。青鹽盛行於貴族之間,那她就把這些千辛萬苦淘漉出的鹽取名為“雪鹽”。
其形若白雪,素白無暇,其味鹹調味聖品。
第三十二章 古代炒作秘訣
“這,這些都是鹽?”
王氏倆眼睜得溜圓,不敢置信的摸著瓦罐的邊緣,猶猶豫豫的問著。
她想伸手摸一摸罐中如雪一般細滑的鹽,又怕弄髒了它們。
全家人都圍著這一堆鹽,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