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的強烈人設。
畢竟他還寫了《創新者的窘境》這種如今全球累計銷量也已經超過一千萬冊的煌煌巨著了,前後印證,大家都願意相信他或許學術基礎不紮實、但靈光一閃的能力絕對是世界級。
你別被他逮住傳統技術裡有偏見的地方,如果逮住了,哪怕不專業,顧老闆也能攥出黃金來。
而且這書去年年中就開始賣了,經過半年多的質證後,早已被圈內公認是顛撲不破的真相——
想想看後世曾經有一段時間所謂的“打工皇帝”、做過微軟中國總裁的唐俊,不就是因為學歷造假,被鬧得沸沸揚揚麼。地位坐到商界大佬的位置上,不知有多少敵人盯著你希望你出醜。
顧驁的地位可是遠超後來唐俊巔峰期很多,盯著他的人自然也很多。所以從去年八月份開始,陸陸續續的財經圈小報記者們,無論中美日,想戰鬥顧驁博眼球的多了去了。
一開始是說顧驁的論文肯定是找人代筆的,又說顧驁的專利是別人研發他掛名的。可惜戰鬥了幾個月之後,都被如山鐵證反駁了。
畢竟78年的時候,顧驁又沒什麼勢力,他怎麼可能以勢壓人?能拿專利能出論文,肯定是真有乾貨的。
甚至還有人拿到了78、79那兩年裡,錢塘製氧機廠內部幾次技術討論會的會議紀要原稿和部分錄音,還有顧驁77年的高考作文、當年因為作文驚動了閱卷部門而引來的省級文學媒體採訪記錄……
全部都挖出來,最終反而讓顧驁的清白更加被世人所知,連《華生頓郵報》和《時代》雜誌都做了一次打假專題。
顧驁文理雙全、腦洞爆炸的人設,算是徹底被全世界翻過來翻回去,灌得圈內人人皆知。
……
王富當著顧驁的面,自然也要說一下他拜讀了《顧驁傳》後的心得和敬仰,浪費了顧驁好幾分鐘的時間,才把話切換回正題。
“……顧總,您的文理雙全這是舉世皆知,不證自明的……”
“好了好了,我一開始就不該扯這個話題,趕緊說正事兒吧。”顧驁有些聽恭維聽得耳朵起繭,連忙打住了對方。
“對不起,是我太激動了,您說說您的見解吧。”王富立刻端正了姿態。
“我之所以把你這種年輕人留下來聊聊,也是覺得我從旁觀摩、聽取彙報了將近兩年,發現金屬鹽蓄電池技術領域的專家們,思路都盯在正極的電極金屬鹽材料結構上。
為什麼沒有人對負極的石墨材料作出最佳化呢?那部分就沒有提升效率的空間麼?不瞞你說,我雖然之前不太懂電池材料技術,但我的資源擺在這兒,沒吃過豬肉也見多了豬跑。
這兩年裡,聽取的國內技術帶頭人和曰本頂級專家的彙報,也有十幾次了,大家對於負極的石墨材料都恨滿意,也不覺得有什麼好最佳化的。我想看看年輕人有沒有膽子更大一點的想法。”
王富有些為難,他在有色金屬研究院三年讀研、三年研究的資歷,一切的經驗都告訴他,這裡面沒什麼挖掘空間:“顧總,材料科學雖然目前還是試錯為主,但還是要講一點理論物理的,石墨作為電池負極,已經是一種高效單質了。
而且作為單質,要進行調性就只有在原子排序結構方面做文章了,可石墨的特性就是原子層列非常鬆散容易變構的,這怎麼會有人去研究呢?
小學科普文章裡都提過,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元素單質的表現形態,金剛石之所以最硬就是因為穩定的三角體原子架構,而石墨最軟就是因為鬆散層列架構。”
顧驁並不為所動:“我也瞭解過相關科普,不過所謂的石墨結構‘層列鬆散’,應該只是說石墨原子的層與層之間鬆散吧?單一層本身之間,六邊形的原子擴散架構,應該是很穩定的。那為什麼就沒人想過減少石墨層數來揚長避短性狀呢?”
這個話物理化學及格的中學生應該都聽得懂,不過還是解釋一下。一般認為的石墨很軟,就相當於說很多石墨原子構成的一團“樓房”裡,柱子是非常軟的,跟橡皮泥一樣脆弱,可樓板和房梁是很堅韌的。
每一層石墨原子的六邊形架構,那還是很穩的,不穩的只是每一層之間,而非每一層之內。相當於這個樓哪怕因為柱子軟而塌了,塌到地上還是一整層樓一整層樓的,單層樓的整塊地板是摔不碎的。(不太貼切,但就這麼一比喻)
王富卻沒法理會:“可是,一毫米厚的石墨,就有300萬層原子層,你材料加工工藝切得再薄,到了微米級還有幾千層,奈米級還有幾層乃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