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漫長的行軍,宋乃峰的大軍終於抵達了坦州城外,從幷州到坦州,需要經歷近千里的路程,這一路宋乃峰都是打過來的,每過一處,他都先穩固地方,出榜安民,而後再攻下一城,如此一步一個腳印,宋乃峰的大軍也在這一路行進的過程中慢慢的補充,從幷州到坦州,宋乃峰又重新補足了十萬騎兵。
而且和苗城不同的是宋乃峰現在再也不會讓自己的十萬大軍分散了,十萬鐵騎,共同進退,如臂使指,這一次宋乃峰是要誓破坦州而來。
坦州,通州而後京城,三點一線,這是陸錚擺下的防禦陣,陸錚在這一線有多少人?陸錚南府軍有六萬多人,宋文松留下的西北軍有四萬餘人,一共也有十萬餘人!
陸錚將這十萬人馬分成兩部,一部守在坦州,依託天險和對手對抗,另外宋文松的軍隊他放在京城,通州則是空城一座,不駐紮一兵一卒!
這樣的安排和佈置著實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首先反對的便是宋文鬆手下的幾名謀士,武烈文道:“大總管,您這樣的排兵佈陣,明顯是猶豫不決,一方面想要和宋乃峰血戰,可另一方面則似乎又要退守京城,依託京城全線防禦,而通州又是一座空城,坦州和京城的距離又相對遙遠,倘若坦州危機,京城的援兵馳援都有些來不及啊!”
邢正道:“大總管,這一次宋乃峰從北地而來,虎視眈眈,其不過也就十萬騎兵而已,而我等兵力也差不多有十萬了,十萬對十萬,倘若是在荒野之中,我等難以與之為敵,可是我們倘若依託城池來抵擋,情形絕對會有不同,我們雙方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了,或者說至少我們有一戰之力!”
面對眾人質疑,陸錚只是笑而不語,道:“各位,你們是三將軍的人,我和三將軍相交莫逆,關係非同一般。不管怎麼樣,就算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也不會讓西北軍葬送在我的手上!
我這般安排看似猶豫,其實未必沒有深意,倘若宋乃峰也認為我是猶豫,關鍵時候我可以將計就計,引他入甕,爾等說是不是?”
陸錚這一說,西北軍的一眾謀士將軍皆面面相覷,無言以對了。他們一方面對陸錚的部署安排存在疑問,另一方面來自江南宋文松的指令又十分的微妙。
陸錚和宋文松在北地有合作,因為宋文鬆手底下的幾萬人馬是在陸錚的手下,宋文松鞭長莫及,不能控制,他需要藉助陸錚。
而在江南,宋文松現在和太子龍兆桓裹在一起,雙方利益趨同,在這一方面,他又和陸家包括陸錚都處在對立面。因而在京城宋家軍的部署上面,宋文松內心是十分矛盾的!
因此他一方面向陸錚表示北地的軍務他堅決支援陸錚,陸錚可以全權掌控局面,另一方面,他又暗中給自己手底下的將領謀士飛鴿傳書,讓他們伺機而動,一旦有機會,便立即自保。
京城守不住就不用守,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倘若京城兵敗,西北軍能夠大規模南移,讓宋文松在江南掌控幾萬兵馬,縱然北地失守,江南這邊宋文松也能佔據先機,從而擁有反擊之力。
所以,陸錚排兵佈陣沒有讓宋三的西北軍和南府軍融為一爐也是頗有考量的,陸錚對西北軍的狀況瞭若指掌,所以他絕對不能容許他們將負面情緒帶入南府軍中。
陸錚這般安排,雙方在坦州碰撞,柳松召集眾將議事,他道:“大將軍,現在的情形便是如此,我們以逸待勞,宋乃峰勞師遠征!我們縱然力量薄弱一些,但是我們擁有坦州天險,就以坦州為根基,揚長避短和宋乃峰死磕,我不相信咱們這一戰就一定必敗!”
柳松這一說,手下的眾多將領齊齊的贊同,南府軍從江南到北地,他們跟隨柳松南征北戰,早就不是新兵蛋子了!
實際上南府軍已經打了很多硬仗苦仗,尤其陸錚率領他們在苗城三戰三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極其嚴酷的考驗,所以戰力方面其實已經相當不弱了。
但是西北軍的戰力不能以常理揣度,而且西北軍清一色的騎兵,他們人人擅長騎射,而且陣法嚴謹,紀律森嚴,南府軍和他們相比還是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但是現在南府軍士氣很高,因為三場大戰,三場勝利,士氣可用,柳松威信極高,他這一喊,下面的眾多將領皆是一片熱烈。
陸錚看到這一幕,嘴角微微翹起,道:“各位,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們沒有白費功夫,一方面我們整肅軍隊,眼下我們兵強馬壯,足可以和對手一戰。
另外,我們動用了數萬百姓築坦州之城,將坦州城池壘起來,外面佈下了鉅鹿馬,鐵棘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