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
第二個盤算是秦業嗣現在圍攻黃州城,依託黃州城為中心,四面皆是攻城之兵,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通訊絕對無法保證。陸錚讓柳松集中優勢兵力出擊,從一方進攻,而後迅速的蠶食周邊,這等進攻便是對西北軍的各個擊破,有此一戰,西北軍必然遭遇重大打擊。
陸錚把用兵的策略娓娓說出來,小冉和匡子兩人佩服得五體投地,至此他們才明白陸錚用兵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真攻幷州,而後出兵中原或者威脅隴右。
陸錚拿下了雁門關,而後迅速進軍幷州,讓宋乃峰和川山嶽皆有錯誤判斷,以為陸錚要一鼓作氣,將大軍從遼東轉移到中原去呢!
其實陸錚放棄遼東的計劃本身就是虛虛實實,如果宋乃峰真鐵了心要遼東,陸錚就乾脆放棄盛京,舍遼東而取中原,可是當陸錚攻下了雁門關之後,局面已經完全變化,陸錚自然可以重新轉變戰略,重新將捨棄的遼東又取回來,並且伺機給西北軍一次巨大的教訓呢!
毫不誇張的說,倘若沒有陸錚的果斷捨棄,便不會有現在的進退自如,這樣的戰術其實不稀奇,因為在陸錚生活的那個世界上有位牛人便有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的軍事思想。
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對敵人各個擊破等等思想,這些皆是陸錚所熟知,而且很巧妙的運用到了這一次雙方的交戰之中,試想宋乃峰雖然厲害,但是陸錚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兩人這般對壘,縱然是宋乃峰也未必能佔到便宜呢!
宋乃峰對遼東用兵過於自信了,他自以為自己對遼東熟悉,遼東於他而言是主場,輕視了陸錚可能的反擊,所以遼東軍從一開始便是驕兵。
而陸錚則是知己知彼,運用自己在情報上的優長不斷的蒐羅西北軍出兵的方案,大戰沒有開始,陸錚已經對西北軍的排兵佈陣瞭若指掌。相反,宋乃峰對陸錚的意圖卻完全不知,等到川山嶽的三萬人馬被誘入黃州以東的峽谷之中被團滅之後,陸錚兵臨雁門關的時候,宋乃峰才知道陸錚是盡出遼東之兵欲要出雁門關。
當時宋乃峰依舊樂觀,因為他覺得雁門關固若金湯,只要將雁門關守住,而後讓秦業嗣大軍攻黃州,西北軍從了兩面用兵,足可以逼陸錚決戰。
其實,倘若宋乃峰真守住了雁門關,佔據也未必如他所想那般樂觀,因為陸錚攻雁門關本也有計謀,攻雁門關是假,圍雁門關打援是真,雁門關中有宋乃峰,宋乃峰遇險,秦業嗣豈能不救?
秦業嗣從遼東腹地轉而走黃州,黃州宋文松是他需要過的第一關,陸錚只需要將主力隱匿在黃州附近,就像如今這般,黃州城久攻不下,秦業嗣心浮氣躁,欲要全力施為的時候,陸錚便可以盡出主力,對秦業嗣的大軍進行突襲,這一來秦業嗣遭遇重創,而後陸錚再盡出遼東之兵攻雁門關,宋乃峰丟了內應,雁門關根本就守不住。
只要宋乃峰退出了雁門關,這一次他對遼東的用兵便徹底的失敗,而陸錚透過這一次大勝便徹底的扭轉了形勢,天下的局面又重新恢復平衡。
陸錚的謀略早已經籌謀妥當,而現實比陸錚想的更進一步,關鍵是雁門關這邊,宋乃峰竟然不敢死守,讓陸錚稍稍用力便攻下了關隘。
陸錚拿下雁門關,等於把西北和遼東的聯絡完全切斷,讓秦業嗣的十萬大軍成為了甕中之鱉,陸錚無論如何也不會輕易出中原,因為佔再大的地盤也不如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重要,只要找機會把秦業嗣的十萬人馬全殲,宋乃峰遭受的便是幾乎不能承受的重創,遭此重創,宋乃峰要東山再起恐怕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西北軍神出鬼沒,戰力強大,而且他們全都是騎兵,騎兵的特點又是來去如風,遼東一馬平川,是他們天然的戰場。
更可怕的是這麼大一支騎兵,一旦他們在遼東肆掠,遼東百姓只怕用無寧日,而且這麼一支力量,陸錚真要揪住他們,雙方直接對壘,硬碰硬陸錚也未必就一定能佔據上風。
所以陸錚甕中捉鱉的想法雖然好,但是倘若計謀不周密,謀算不恰當,便有可能變成鱉沒有抓到,反而把一張好網給搞廢了。
因此陸錚捉鱉的謀略重點便是黃州,他啟用宋文松讓其守黃州,就是看中宋文松天下一等一的戰力,守黃州的兵不能少,太少了不足以迷惑對手和敵人。守黃州的兵也不能太多,因為兵太多了對手就可能放棄攻黃州,而在外圍和陸錚捉迷藏,現在黃州宋文松堅守十天,秦業嗣十天不能建功,雙方交手到了這一步,可謂雙方都殺紅了眼,這恰恰讓陸錚覓得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