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小說:東晉名人小傳 作者:千頃寒

死守幷州一隅,與劉聰、石勒苦苦相持。劉琨對溫嶠十分器重,將他請來幷州,任為參軍。溫嶠經常率軍為前鋒,討伐劉、石,屢立戰功。當時幷州土地荒涼,城池殘破,外有強敵環伺,內則寇盜蜂起,形勢十分險惡。二十幾歲的溫嶠,成了劉琨倚憑的得力助手。

公元316年,匈奴兵破長安,擄晉愍帝,西晉滅亡。溫嶠奉劉琨之命,渡江南下,勸鎮守建康(今南京市)的琅琊王司馬睿稱帝,以系民心。溫嶠慷慨陳詞,深得司馬睿與王導、庚亮等朝士的器重。不久,司馬睿稱帝,是為東晉元帝。

溫嶠完成使命後,多次要求回幷州覆命,都被東晉君臣留住。不久,即傳來了劉琨遇害的噩耗。溫嶠悲憤異常,上書元帝,要求褒獎劉琨,以慰海內之望。元帝總算答應了他的要求。溫嶠也就一直留在江南。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擁強兵、居武昌上游的大將軍王敦以誅殺奸臣為名,率軍直撲建康。此時,戰功卓著的大將陶侃被遠遷至廣州,王敦的族弟、前鋒大都督王導首鼠兩端,大將周札、劉隗等或開門應敵,或大敗而逃。王敦很快便攻陷了都城建康,晉元帝實際上成了俘虜。

城破之前,元帝之子、年方二十三歲的太子司馬紹氣憤難忍,欲駕車出城,率少數士兵與叛軍拼命。這時,身為太子中庶子的溫嶠急忙死死地拉住馬絡頭,苦苦勸諫道:“殿下國之儲副,奈何以身輕天下!”司馬紹不聽,溫嶠情急,抽劍砍斷馬肚子上的皮帶,這才勸住了他。

王敦攻下建康後,一時尚不敢取代司馬氏稱帝。司馬紹“神武明略,朝野之所欽信”,素來為王敦所忌憚。於是王敦大會百官,欲誣以“不孝”的罪名,將他廢了,聲色俱厲地問溫嶠:“皇太子有什麼德稱,而居此大位?”溫嶠絲毫不為王敦的淫威所屈,從容答道:“太子既有鉤深致遠之才,又有事親盡孝之禮,可謂賢孝雙全了。”百官都認為確實如此,王敦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王敦在建康縱兵搶劫,誅戮朝臣,“改易百官及軍鎮,轉徙黜免者以百數”,隨心所欲,無所不為。不久,退還老巢武昌,但仍然是大權在握,搖制朝政。晉元帝於這一年憂憤而死,司馬紹繼位,這就是東晉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晉明帝。明帝拜溫嶠為中書令,機密大事都與他商決。這又引起了王敦的忌憚,於是表請溫嶠擔任自己的左司馬,目的是要把他捏在自己手心裡。明帝無力阻擋,溫嶠只得離開了建康。

溫嶠一到武昌,就對王敦講起帝舜服事唐堯、周公輔佐成王的故事,暗中希望他能幡然悔悟,效忠晉室。豈知王敦志在奪取皇位,哪裡聽得進半句!於是溫嶠便裝出恭敬的樣子,勤勤懇懇地為王敦辦理公務,並不時出謀劃策,投其所好。王敦也逐漸對他有了好感。錢鳳是王敦最寵信的心腹謀士,溫嶠又百般結好錢鳳,經常為他吹噓,說他“滿腹韜略”。溫嶠素有知人的美名,得到他的稱讚,錢鳳自然十分高興,也就深深地結好溫嶠。不久,丹陽(今南京市南)尹空缺,溫嶠便對王敦說:“丹陽是京師的咽喉,最好由明公選良才擔任;如果由朝廷任命,只怕不合明公的心意。”王敦一聽有理,就問:“你看誰去合適?”溫嶠明知王敦離不開錢鳳,卻故意說:“我認為沒有比錢鳳更合適的了。”錢鳳一聽,也趕緊推薦溫嶠。這一來,正中溫嶠的下懷——目的就是藉機離開王敦,好替朝廷效力。表面上卻百般推辭,說自己能力差,不足當此重任。王敦哪裡肯依,任命溫嶠為丹陽尹,並要他暗中觀察朝廷的虛實,隨時向自己報告。

溫嶠擔心自己一走,錢鳳就進讒言,致使王敦改變主意,追回自己。於是心生一計,在王敦為他舉行的餞別宴會上,溫嶠起身行酒,到了錢鳳面前時,錢鳳還沒有來得及飲,溫嶠便裝出喝醉的樣子,用手版將錢鳳的帽子擊落於地,嚴厲地說:“錢鳳算什麼東西?我溫太真敬的酒竟敢不飲麼!”弄得錢鳳十分狼狽。王敦以為溫嶠真的醉了,連忙將兩人勸開。第二天,溫嶠臨出發前,與王敦話別,又是鼻涕又是眼淚,好不傷心。幾次出了閣門又返身回來,顯出和王敦難捨難分的樣子,最後才上了路。果然,溫嶠剛走,錢鳳就對王敦說:“溫嶠向來和朝廷關係密切,又與朝臣庚亮等人交往很深,只怕不可輕信。”王敦不滿地說:“太真昨天喝醉了酒,稍微得罪了你,你怎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來說他的壞話!”錢鳳無言對答。溫嶠終於機智而巧妙地脫離了虎口。

溫嶠一到建康,立即把王敦的叛逆活動全部報告了晉明帝,勸晉明帝早作準備,又和庚亮等人共同商量討伐王敦的計劃。王敦知道後,咬牙切齒地說:“我為小物年欺!”並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