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乾德二年以歸州行營都監參加滅蜀之役,以不濫殺掠而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褒獎,授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開寶七年;受命率軍滅南唐,約束宋兵不得肆意殺掠,使南唐都城江寧府免遭破壞。回師不久即被任命為樞密使。宋太宗趙□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魯國公;益得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遼,曹彬任幽州道行營前軍馬步水6都部署,率宋兵主力自雄州向涿州進。因指揮無能,不能約束部將,造成岐溝關之戰的慘敗。至使其他兩路軍也被迫退兵。因此,被責授右驍衛上將軍。次年,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宋真宗趙恆即位後;召拜樞密使。鹹平二年病死,終年六十九歲。”
“如果曹彬沒有岐溝關之戰的慘敗,那麼,他也算得上是一個不世名將,可惜……”張揚嘆息道。
“楊延昭,本名延朗,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為先鋒,十年二十九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後,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保州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楊延昭像他父親楊業那樣智勇善戰,能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士卒而又不居功,深受士卒愛戴,他前後守衛邊境20多年,威名也為契丹人所畏,被契丹人稱之為「楊六郎」。他死後,河朔之人多望棺而泣,就連敵方契丹人也舉哀致敬。有子三人:傳永、德政、文廣。”
“他和他父親楊業都是讓人不得不尊敬的北宋將領!”張揚下了評語。
“繼續。”
老教授和滿教室的學生眼神之中都充滿了震驚之色,張揚無論是北宋的年號和將領的軍職都敘敘得一清二楚,哪怕就是老教授自己也不敢保證能夠如此清楚的表達這些將領的詳細歷史。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人。農家出身,從軍後,被選充任皇帝宿衛的班直。宋仁宗寶元初;出任延州指揮使;在對西夏的防禦戰爭中以勇敢著稱,屢立戰功……在士兵中有很高聲望,在一向對武將嚴加防範的宋廷中卻為朝論所不容,僅僅在樞密院任職四年,就被排擠出朝廷,以使相銜出判陳州。嘉佑二年,卒於陳州,說到他,比岳飛更不得志,晚年鬱鬱而終……”
“這裡,我們還要記住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名字,潘美,就是小說中所說的‘潘仁美’。北宋將領。字仲詢。大名人。初仕後周,官至客省使。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素厚,北宋代周後,頗受重用……潘美南征北戰;在北宋消滅十國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雍熙三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楊業副之,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並掩護雲、應四州之民內徙。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王□等逼迫楊業冒險迎敵,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致使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身亡。為此,潘美被削三任,降為檢校太保。次年;又復舊官。淳化二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死……”
“如果他沒有岐溝關之兵敗和逼楊業戰死,那麼,他也不會被歷史遺忘!”
“當然,宋朝歷代還有若干名將,要想一一說來只怕是要幾天幾夜,其實;讀宋史基本上和明史感覺差不多,淒涼之感油然而生,從‘重文輕武’的糾妄過正到‘燭光斧影’的一系列骨肉相煎。從‘熙寧變法’到後來的‘元祐更化’,使本來就積貧積弱的宋王朝更是一片亂紛紛,最後落了個‘文荒武嬉’的考評……可嘆可氣可憐可悲……”
……
張揚侃侃而談,聲音沉重,加上說的一些北宋將領大多不得志,課堂之上瀰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而一些學生看向張揚的表情也和開始不一樣了,從張揚剛才能夠如果清楚的敘述北宋的大部分名將和最後一句畫龍點睛的評語就看得出,張揚絕對不是半吊子的貨色。
“我的錢包呢?”
見眾人都在愣神思考,張揚連忙低頭問道。
“……沒在身上……”女孩子呆了一呆,剛才還一副大表情沉重而淒涼的張揚臉上又充滿了那種讓她厭惡的猥瑣。
“啊!那慘了……”張揚哭喪著臉。
“怎麼了?”女孩不禁好奇的問道。
“我已經吃了四天麵包了。”
“……”
“老師,我可以進來把?”
張揚剛坐下,教室門口一個年輕人站在門口,手裡拿著幾本書,表情看起來很憨厚。老教授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時候眼睛居然一亮,欣慰的點了點頭,他還以為這個年輕人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