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的發展;更多的取決於朝廷的態度啊。”
“大人說的是;晚輩準備立刻去拜訪溫大人的;借銀子的事情;不能夠耽誤;晚輩一直都在江寧縣;遠離廄;對朝廷裡面的事情;知之甚少。”
孫承宗的臉上;帶著笑容。
“嗯;拜訪溫大人的事情;你去就可以了;老夫就不添亂了。”
看見孫承宗的笑容;蘇天成忽然感覺到;諸多的事情;包括朝廷內部的一些事情;孫承宗都是知道的;都是冷眼旁觀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 溫體仁其人
《明史》將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悉數都列為了奸臣;對於朱由檢任用兩人為內閣首輔;歷來都是譴責的;甚至有不少的史書認為;明朝的滅亡;與兩人有著直接的關係。
可也有完全不同的評論;說溫體仁精明強幹;清正廉潔;從來不與閹黨交好;辦事情也是乾淨利落的;至於說排斥異己、打擊報復之類的事情;只要是在官場上混的人;除非他一輩子不想有作為;否則不可能避免這些事情。
穿越之後的蘇天成;或多或少受到了歷史書籍的一些影響。
但他重點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具體的行動來體驗。
應該說;東林黨和復社;對士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的一些認識觀念;代代相傳;為讀書人所接受和宣揚;朝廷畢竟是讀書人把握;歷史也是讀書人來記載;在這個過程中;誰知道有些讀書人;是抱著什麼樣的想法;來記載歷史的。
蘇天成對東林黨和復社;已經是非常反感了;說得不客氣一些;他要是做皇帝了;也會不遺餘力的打壓東林黨和復社的。
所以說;蘇天成不會盲從。
倒是有一種說法;他開始慢慢的接受了。
明朝的滅亡;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東林黨和復社難辭其咎;周延儒和溫體仁之所以被醜化為奸臣;是明末黨政在遺民那裡延續的結果。黨領導和復社;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學術底蘊。珩生不斷;明末的大批士子文人。與東林黨復社之間;有著難以割捨的關係;他們在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的時候;竭力推卸東林黨和復社的責任;周延儒和溫體仁就成為了最好的替罪羊;當然;還有朱由檢本人。
所以說;政見上面的分歧、人事調整上面的傾軋、排除異己的做法。被上升到人品的高度、政治的高度;予以無情的批判。
這樣的情況下;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難逃歷史的譴責;朱由檢也成為了昏君。
蘇天成和朱由檢的幾次接觸;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至少朱由檢不是歷史書中那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朱由檢身邊的大臣;也絕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沒有伴君如伴虎的擔憂;而且;朱由檢對大臣是很信賴的;這種信賴。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因為過於的信賴;過於的依靠;一旦這些大臣;做不好事情。辜負了期望;朱由檢勃然大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說;朱由檢不是很昏庸的皇帝;相反;朱由檢一直都想著;能夠很好的振興大明;甚至以身作則;若是溫體仁真的到了那樣不堪的地步;朱由檢豈會善罷甘休。
他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對於東林黨和復社的印象。
親身經歷的東西;實實在在。
東林黨和復社;推崇清譽和道德;這種推崇;到了公開攻訐皇上的程度;到了不顧天下蒼生、不顧實際情況、不顧朝廷的政務的程度;到了一味的突出自身地位和認識;甚至以遭受廷杖為榮的地步。
就說錢謙益和張溥;滿嘴的仁義道德;說出來都是漂亮至極的大道理;聽起來無從反駁;可惜他們說出來的那些大道理;過於的空虛;甚至是迂腐了。
蘇天成想起來東林書院強調的慎獨;國家到了這樣的地步;慎獨能夠有什麼作用。
更不能夠容忍的是;東林黨和復社;一味的復古;捍衛士紳富戶的利益;這樣的理論;貫徹到了實踐中間;讓有錢有權的人;越來越富裕;普通百姓越來越窮苦;貧富矛盾越來越突出;偏偏這些士紳富戶;一毛不拔;愚蠢的保護自身的財產;加大力度盤剝百姓;終於導致了騷亂的爆發。
當然;溫體仁和周延儒兩人;都不屬於扶危定傾的人才;這是不能夠否定的;不過;崇禎年間;這樣的人才;一直都沒有出現;這與個人的認識有關;與明末的政治氣候有關;更是因為多年問題的積累;開始徹底爆發;大明朝已經是苟延殘喘了。
來到溫體仁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