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
平陽府更是首當其衝,這裡緊鄰陝西延安府和西安府,是流寇最佳的選擇地點。
往平陽府城集中是一個辦法,建設好城池是另外一個辦法,這些年過去,府州縣為了抵禦流寇,一方面加大地方民團的建設,另外就是構築堅固的城池了,平陽府內的州縣,城牆普遍要高大一些的,這也是迫不得已的。
因為流寇的騷擾,老百姓的負擔也是很重的,苛捐雜稅普遍多一些,官府要加強對流寇的預防,要建設地方民團,要加高城牆,這些都需要銀子,負擔自然是老百姓承擔了。
增加賦稅,防備流寇。成為平陽府官吏加重百姓負擔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這些年來,平陽府的百姓,日子越過越窮,他們的財富,被各級的官吏盤剝了。理由是那麼的充足,以至於無人敢亂說,你就是安分守己,都可能被誣陷為流寇,更何況發洩不滿了,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吃虧的總是老百姓。
蘇天然這些天覺得很是鬱悶。
身為應天府兵房典吏,他最為重要的職責,就是協助朝廷大軍剿滅流寇,同時也跟隨巡檢司剿滅零星的流寇。
張獻忠大軍進入平陽府,這是各級官吏都害怕的事情。人家好幾萬大軍,地方民團要是遇見了,哪裡能夠抵抗,不管怎麼說,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蘇天然已經熟悉了這樣的一套程式,流寇大軍真正來了,官吏都是堅守在城池裡面的。絕不會出去找事情,一旦流寇離開之後,官吏就可以出去了,到村鎮去,或者是城附近,仔細檢查,是不是有遺留下來的流寇,萬一不能夠遇見流寇,那就對流民開刀,甚至是對農戶開刀。殺一些人,劫掠一些財富,然後上奏,說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拼搏,殺死流寇多少人。自身無一傷亡云云。
可這一次的情況有些不同了。
朝廷負責剿滅流寇的大人是孫承宗,下到府州縣的命令不同了,不要求地方民團協助剿滅流寇,而是要提供情報,流寇經過哪條線路,具體到什麼地方了。
這是硬功夫,若是謊報了軍情,那是殺頭的罪過。
試想一下,朝廷的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大軍,因為情報的錯誤,不能夠圍剿流寇,甚至是遭遇流寇的伏擊,造成損失了,這樣的責任,誰能夠承擔。
府衙接到了孫承宗大人的命令之後,不敢怠慢,知府大人親自召集諸多官吏,早堂的時候商議,這次那些愛出頭的人,全部都做了縮頭烏龜,面對這樣的艱鉅任務,沒有人開口。
任務落到了兵房,最後直接落到了蘇天然的頭上。
蘇天成不想接受這樣的任務,但他無法推辭,這些年,自己升遷的速度太快,一直為眾人所詬病,而且取得的那些所謂戰績,已經是沉重的負擔,透過殺良冒功得到的成績,大家心知肚明,雖然不點破,但危險任務來臨的時候,自己都被賦予英勇善戰的名聲,硬著頭皮頂上去,還不能夠隨意的抱怨。
回到家裡之後,蘇化文和王氏得知蘇天然要出城去偵查流寇的動向,都是很詫異的,王氏的情緒很是激烈,認為這種掉腦袋的事情,不應該是自己的兒子去的,她敦促蘇化文到府衙去,直接找到知府大人說說。
蘇化文很是為難,雖說蘇天成在鄰近的河南府擔任知府,可蘇天成與王氏的關係不好,基本沒有怎麼回家,而且王氏對蘇天成的確不怎麼樣,這件事情,平陽府衙不少人是清楚的,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瞞不過眾人的。現在,蘇天然承擔危險的任務了,自己就要到府衙去找知府大人,人家會怎麼想。
蘇化文硬著頭皮去找知府大人了,人家熱情接待,可說到蘇天然的工作事宜,沒有絲毫的退路,知府大人還特意說明了一番,蘇天然年輕有為,好好幹,說不定很快能夠晉升為兵房司吏的。
離開府衙的時候,蘇化文的頭上冒汗,他隱隱感覺到不妙,可問題在什麼地方,他一時間說不清楚,這個時候,他想起了蘇天浩曾經說過的話語。
這些年來,蘇天浩對母親王氏的某些做法,也有意見了,主要還是王氏過於溺愛和偏袒蘇天然,蘇天然殺良冒功得到升遷的事情,蘇天浩是知道的,回家之後,曾經以大哥的身份,訓斥過蘇天然,誰知道蘇天然根本不在乎,而且王氏也是支援蘇天然的,認為蘇天然這樣做,沒有什麼錯誤,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因為蘇天然的事情,蘇天浩第一次與王氏發生了爭執,認為蘇天然繼續這樣下去,很有可能遭遇大禍,而且很有可能牽連到家族。
王氏根本不相信,雖然說蘇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