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成是相信這些傳聞的,蒙古部落的生活。首先是流動性很大,重點依靠放牧維持生存,幾乎沒有誰耕種土地,這方面是遠遠比不上內地,其次是醫療條件極其的落後。生病之後,若是不能夠依靠自身的體質扛過來,往往意味著死亡,如此的條件之下,能夠長大的青壯,都會成為部落驍勇的軍士。
商討蒙古征伐的過程之中,有兩方面的意見,一個意見是打敗了某個部落之後,必須快刀斬亂麻,不能夠留下絲毫的後患,言下之意也就是要剿滅整個的部落,不論男女,當然也有柔和一些的意見,那就是留下女人和孩子,將這些女人和孩子交給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或者是乾脆帶回關內,但這種意見,基礎還是滅掉整個的部落。
這種目的是能夠達到的,也是因為蒙古的條件惡劣,個人不依靠部落,是無法生存的,必須要依靠部落才能夠活下去,蒙古的部落都是生活在一起的,雖然分佈的地方大,但基本都集中在一個區域之內,只要是包圍了這個區域,部落的人基本不可能逃走的。
第二個意見是按照江寧營一貫的習慣,征戰廝殺主要還是軍隊之間的較量,不應該牽涉到無辜,不能夠大開殺戒,不能夠滅掉人家的部落,這樣的殺伐太過於血腥。
討論的過程中,意見基本集中在第一種,必須要滅掉整個的部落,蘇天成本來是有些奇怪的,但堅持這種意見的軍官,說出來了理由,蒙古部落的生存能力和報復心都是很重的,不可能感化,留下了部落的小孩子,就等於是為自己留下了仇人,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以前有過不少的教訓的。
如何的征伐蒙古,採取什麼樣的作戰方式,蘇天成思考了足足兩天的時間,江寧營征伐蒙古部落,重點依靠的是火器,也就是炮兵營和神機營,不管部落的遷移速度多快,不可能快過火器,這種戰鬥,本來就不存在平等,江寧營基本是勝券在握,只要不出現特殊的意外情況,征伐的過程,比如牽涉到如何面對負隅頑抗的部落。
蘇天成可不是慈悲之人,痛打落水狗的道理,他是明白的,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是很明確的道理,戰爭就是戰爭,不能夠有婦人之仁,若是心智不堅定,吃虧的就是將士了。甚至可能牽涉到整個戰役的勝敗。
但若是大開殺戒,也是說不過去的,滅掉人家的部落,當然是最為簡單的事情,可這是違揹人類的本性的,蘇天成記得,按照歷史的發展,大清國在征服了大明朝之後,在南方就是大開殺戒的,凡是不服從大清國領導的,一律都是不留情的斬殺。
可惜歷史上的評價,也不好說,之後出現的康乾盛世,也是因為少了很多抵抗的力量,滿清統一了思想,所以才能夠快速發展起來的。
因為不能夠統一意見,所以說,商討的過程不止一天,這件事情是不能夠小看的,這牽涉到整個的戰役程序,包括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的征伐思路,也是要統一的。
江寧營參與的征伐不少了,包括剿滅流寇等戰役,但蘇天成一直的觀點,都是斬殺軍官,對於一般的軍士,不會趕盡殺絕,也不會如此的大開殺戒,可這一次,他有些猶豫了。
穿越的蘇天成,知道的教訓是很多的,有些時候,征伐的過程中,懷柔的政策是會害苦自己的,蘇天成記得有一個故事,也是在一次戰鬥中,軍隊進入了一個村子,村子裡剩下的都是婦孺老弱,軍隊立即展開了救濟,誰知道這些女人和小孩都拿起了武器,給予了軍隊重大的損失,甚至連指揮官都被槍殺了,後來這支軍隊違背了上級的規定,一怒之下剿滅了這個村子,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全部都殺了。
在征服復州和宣州等地的過程中,江寧營採取了懷柔的政策,沒有牽涉到居住在這裡的老百姓,可是問題也是不少的,那段時間,情報不斷的洩露出去,渠清澤的意思,不清查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漢人,但滿人是不能夠容忍的,這些滿人,短時間之內,是不會臣服大明的,後來進行的宣州戰役,要不是蘇天成謹慎,讓遼東的江寧營將士乘坐戰船,直接從海山抵達宣州,說不定這樣的絕密訊息也透露出去了。
不過趕盡殺絕的辦法,蘇天成是不會採納的。
穿越的蘇天成,和其他人的認識是有所不同的,在他的內心裡面,蒙古和後金,都是屬於大明的,用通俗的話語來說,都是中國人,這算是內部的事宜,不能夠趕盡殺絕,特別是面對蒙古部落的時候,更不能夠採取滅絕部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最終的意見,還是蘇天成拍板的。
蘇天成認為,軍隊之間的較量,不能夠突破底線,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