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小說:材料為王 作者:中國長城網

料薄膜帶基——也就是磁帶、塑膠薄膜碟片——也就是磁碟等多種介質,演化出錄音帶、錄影帶、資料記錄磁帶、資料儲存磁碟等一系列現代磁性記錄載體。

具體的磁介質加工工藝,有塗敷式、真空濺射式、離子滲透式,目前塗敷式磁性材料製備是主要製作方式,在大容量資料磁碟的製造中,則通常採用真空濺射式工藝。

塗敷式無需介紹,這是用沾粘膠把磁粉塗抹在不同的基質上,從而獲得磁記錄介質的工藝方法。優點是製作簡便、成本低,可以大批次製造。但品質不高,無法作為大容量高密度儲存介質。通常用於製作磁帶、錄影帶。

真空濺射,是在真空環境下,透過離子噴濺的方式來實現磁性材料附著於介質表面。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磁記錄介質,表面塗層均勻,顆粒細微,而且由於是冷溫,介質不會出現變形,非常適用於大容量資料儲存。

IBM在1967推出的第一款磁碟,直徑32英寸,採用的就是塗敷式。76年製造出5英寸盤,儲存容量僅有180KB,他的發明人AlanShugart於去年離開了IBM,利用這項技術開辦了一家採用金屬為介質的驅動器生產廠,取名為希捷。同時日本方面也推出一款基於3。5英寸塑膠薄膜的軟盤,儲存容量為875KB,採用的是較為昂貴的真空濺射法制造。”

簡明扼要,便將現行主要的製備方法,和國際上最新的資料儲存發展,作了一番總結。

其他的研究員,也便都清楚公司下一步準備開發的產品,應該也是一款計算機使用的資料儲存介質,軟盤及其讀寫驅動器。

“很好,陳主任介紹得很全面!”

郭逸銘拍拍手,將眾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透過陳主任的說明,我向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沒錯,就是研究一款軟盤和與之配套的驅動器。

這方面,公司已經有相應的技術儲備……”

他看看被提起興趣的研究員們,笑著說道:“公司的相關儲備技術分為磁性材料的製備、磁記錄介質的製備、磁頭材料三個方面。”

聽到西部計算機公司在這三個主要關鍵技術上都有相應技術儲備,所有人都是一振。軟盤及軟盤驅動器,最關鍵的就是這三個方面,解決了這三個方面,將之製造出來也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首先是磁性材料,現行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鐵,這種材料來源廣泛,可以從鋼鐵廠酸洗池中大量獲得,磁帶、磁碟大都採用氧化鐵為磁記錄材料。

製備方法主要採用濃縮法和化學共沉法。

濃縮法需要經過多次濃縮、分解,工序比較多,成本較高,顆粒細度為20到400微米。

化學共沉法透過新增催化劑,使之反應中和沉澱,製備出來的氧化鐵顆粒非常細膩,其直徑小於0。5微米,是製造大容量高密度軟盤的優秀材料。但這種方法汙染嚴重,而且分離困難,工序更加繁複,成本相當高。

我們公司經過研究,研發出水熱製備法。

這是一種新型製備方法,先向溶液中投放鐵氧化物和M2+水溶液,攪拌後再放入一種特殊的鹼溶液,從而在溶液中間形成包含中間沉澱物的膠質懸浮液。取中間懸浮液,加熱到一定溫度,再吹入純淨空氣,使之發生氧化反應,當沉澱物消失,高純度鐵氧化體便轉化完成。

經過計算,這樣製備的成本與濃縮法相當,但鐵氧化體的顆粒卻達到了0。5到1微米之間,接近化工沉澱法品質。

用這種製備法,生產出來的鐵氧化體完全可以作為優秀的磁性材料,運用於製造高密度大容量軟盤。而其價格卻非常低廉,僅和低密度軟盤同等成本。高密度、低成本,目前市面上所出品的所有軟盤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陳中等人都聽得呆了,還有這種製備方法?他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如果真的像郭逸銘說的這樣,磁性材料的製備成本和低容量磁碟相當,但實際品質卻相當於高密度盤,那還有哪家公司能夠和西部計算機公司競爭?

電子科學家,也可以說是化學家,他們只聽製備流程,便知道這種方法至少從理論角度是可行的。

當然,聽過製備流程,他們也非常清楚,這種水熱法的關鍵是那種特殊的鹼溶液!氧化物普遍無法飽含於水溶液中,如果沒有這種特殊的鹼溶液,懸浮液中的氧化物含量必然很少。雖然製備同樣可行,但成效必然會大大降低。

這種鹼溶液的實際效果是否如此,也就只有等待試驗來證明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