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文明曙光初現呢。
金屬材料……
這又是他的一個弱項。
長期從事裝置研發,他對金屬材料也有所瞭解。時常與金屬材料所合作,接觸之下耳濡目染,他也懂得一些金屬材料製備的知識,甚至掌握了少數配方的全套製備技術。
可這個時代實現不了啊!
超高溫鐳射直熔技術有沒有,力場約束技術有沒有,離子滲透技術有沒有,原子干涉技術有沒有,奈米制備技術有沒有,全都沒有,叫他搞鬼的材料,他又不是神仙,能夠無中生有。
等他把這些技術復原,地球都進入二十二世紀了!
門推開,舒雨菲走進來。
她沒有再穿著那套古板的幹部制服,而是換上了一件郭逸銘從美國帶回來的高領毛衣,在這秋冬季節,一身火紅的毛衣讓她顯現出一股屬於少女的青春氣息。
現在她已不在市外事辦工作,調到了中美電子研究所,擔任他的專職秘書。
“在寫什麼呢?”她好奇地偏著頭,看他紙上寫得什麼,這種略帶嬌憨的神態,才更符合她一個二十一二歲少女的真實年齡。
“寫我不太擅長的東西。”
郭逸銘找到了一個從雜無頭緒的思考中脫身的藉口,推開面前稿紙,常常地舒了一口氣,饒有興味地盯著舒雨菲看。
幾個月的相處,舒雨菲也受到了他的影響,不總是一幅公事公辦的表情。但被他這樣灼熱的目光盯著看,也有些不好意思。她不懂得該如何應對,只能岔以其他話題,企圖將他的注意力引開:“怎麼不去製備車間看看,郭師傅真厲害,這才第三爐,在他的控制下單晶棒的品質又提升了許多,聽說已經不遜色於國外進口的優質品了。”
“沒意思!”
郭逸銘對這個與他同姓的郭師傅沒有多大印象。從大量依靠自動化裝置的後世而來,說實話,他雖然對郭師傅精湛的控制技術歎為觀止,但對方在他心中卻是沒有多重的分量。
試執行第二個月,裝置新添了三臺,不過第一臺經常被拆卸,對裝置內部各部件進行詳細檢驗。所謂的製備車間,不過是一個稍大一些、更加空曠的實驗室。
高科技工廠本就是放大了的實驗室。
郭師傅的技術,也就現在有用。等收集夠了資料,自動化控制系統啟用,他老人家還是從哪來,回哪去。甚至都不需要收集完整,等到大致確定了控制流程,就可以啟用自動化系統,之後透過對程式進行微調,更改一些相關數值,就可以對製備過程進行最佳化。
這是一個註定要被淘汰的工種。
保留這個工作的代價,就是讓單晶矽製造業繼續保持在低水平狀態,他可沒有這麼悲天憫人的胸懷。反正國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推廣熱屏單晶爐,還是讓郭師傅回市半導體一廠,繼續發揮他的餘熱去吧。
“對了,小舒,你能不能幫我聯絡幾個八級車工?嗯,最好還有八級鉗工什麼的,反正是最好的技工。”說到郭師傅,郭逸銘想起裝置生產過程中,在幾個生產廠家碰到的那些技藝超群的老技工師傅,心中一動,有了些想法。
“沒問題。”舒雨菲滿口答應,她和郭逸銘都知道,她雖然是秘書,其實還是充當著聯絡的角色,“你要這些技工幹什麼?”
“我想對現有的加工裝置做些改進,也許,會在研究所裡,再建一個裝置車間。這幾個月你也看見了,國內的裝備製造業水平實在是太落後了,很多時候全靠這些八級技工,用手工製造關鍵部件。我就在想,既然他們有如此強的手工能力,與其浪費在一個個專用部件製造上,還不如請他們來幫助攻關,對製造裝置本身進行改造,做一些精密加工裝置。這樣,以後少量的小型精密部件,我們自己製造就可以,其他的通用部件再交由國內廠家生產,製造效率可以得到更大提升。”
郭逸銘耍弄著鋼筆,鋼筆在五指間來回盤旋,一派輕鬆。
他想通了,與其他閉門造車,不如請些老師傅來。這些老師傅經驗豐富,能力出眾,連航天級的精密部件都能手工加工,少量製造一些精密機床應該也不在話下。
他也無須班門弄斧,還是堅持自己的本行,從電子系統方面下功夫,也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
伺服電機,可以從國外購買,德國、義大利、瑞士的都不錯。
伺服系統就自己做。
然後是測量儀器,測距、測速、溫控……,搞好了這些方面,國內的裝置立即就能發揮升級換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