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材料為王 作者:中國長城網

量。他還是相信這老夥計,相信他自己親手測量的結果。

所有人都凝聲閉氣,等待他報出測量結果。何師傅也測量了一遍又一遍,神情中既有歡喜,又有些傷感。許久,他抬起頭,眼眶中略有些波光閃動,猛然一嗓子吼出來:

“完全合格!”

片刻的寂靜,突然之間,車間內外,歡聲雷動。

郭逸銘和董老手搭著肩,又是喊又是跳。剎那間,他忘掉了這只不過是種非常簡陋的自動化數控車床,連後世精密製造系統的零頭都趕不上。此刻在他心中,無盡的歡喜好像要爆炸開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開心,他只感到,他又作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和親人、同胞在一起,共享歡樂,見證祖國一步步強大,果然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十六章 吃烤饅頭度日的外資代表】………

【真是蘿蔔快了不洗泥,這兩天趕稿太急迫,只能對文中顯眼的錯別字、病句作出修改,一些情節的考慮也不太成熟。

感謝夜深人靜lzm網友指出的錯誤,上兩章中的大理石,其實應為花崗石。作者查的資料是花崗石,找的資料也是花崗石,但腦子不知怎麼進水了,居然寫成了大理石,實在是汗顏。在這裡向夜深人靜lzm網友表示感謝,對朋友們表示歉意。

另回答火烤老母雞網友,感謝朋友的指點,作者習慣一氣呵成,本書對作者很重要,不敢隨寫隨發。為了保證質量,寫完後沒有檢查不敢發出,實在沒有精力再做到分兩次更新,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沒法了。

最後,在章節開始之前,依舊感謝支援本書的朋友,感謝80後浮生半日閒、garysil網友,感謝支援、點選、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非常感謝】

郭逸銘站在中美電子研究所門口,抽著煙,煙剛吐出便被風吹散。新雪過後,大地一片銀裝素裹,寒氣襲人,厚厚的軍大衣也抵擋不住寒氣透骨。在他旁邊,舒雨菲穿著他從美國帶來的羽絨服,嫩黃的色澤襯托她緋紅的臉頰,嬌豔動人。

已經是80年了,春節將近,辛苦了一年的人們都忙著添置年貨,小孩子們歡喜異常,壓歲錢、新衣服、好吃的,每一樣都讓他們企盼不已。

公社還在承續,承包到戶還是一個不可觸動的禁區。聽材料所一些家在農村的研究員說,南方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學著小崗村的模式,搞分田到戶。但大家都是私下裡偷偷摸摸地做,協議也不是由公社、生產隊組織,一張紙,滿滿的血手印,以這種極為悲愴的方式來突破政府的禁令。

中美電子研究所總算建成。

50畝地,研究、生產兩大區域。和國內眾多單位一樣,所裡也修了一棟六個單元的七層家屬宿舍樓,還有一棟筒子樓作為青工的單身宿舍。單位和宿舍一體,是這個時代的共有特徵,如果連宿舍都不提供,沒人願意來。

電子實驗室、材料製備實驗室、化學實驗室,這是研究所三大實驗室,不過現在只擺放了少量的科學儀器,因為沒錢。

研究所總建設成本四百多萬都是國家墊資,這筆錢要等到投產以後,用單晶矽來抵賬。在此之前,所裡沒有一分錢進帳。政府對依靠外方技術進行單晶矽製造工藝升級很感興趣,相關裝置製造一路綠燈,快馬加鞭加緊組裝。但郭逸銘要想借機充實實驗室,那就要自己付錢購買,國家是不會認這筆帳的。

製備車間人員已經到位,三名從材料所半導體分院抽調的研究員、一名自動化裝置所技術人員、五名市半導體廠的青年技術人員。九人學歷最低都是工農兵大學畢業,沒有一個普通工人,在這個人才匱乏的年代,也算是做到了知識密集型。

裝置車間十七個人,何師傅他們還是留了下來,並各帶了一個徒弟過來。還有自動化研究所調來的六名技術員,金屬材料所過來的三名研究人員。

新研製的數控機床在國內來說是高精尖裝置,在國外也算不錯的精密加工機床,但相對於後世的精密裝置,落後不止一點半點。

所謂的自動化數控裝置,實際上對人的依賴性依然非常大。

每一個零件,都需要先由何師傅他們在機床上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流程,然後建立相關三維加工模型,再轉化為機械行程資料,編寫主控程式。上機使用後,還要根據實際使用效果,對實際與設計不符的地方進行分析,尋找原因,作出修改……

一個零件,光是一個零件的全套數控程式就麻煩無比,過程非常枯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