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的巨大投入。
美蘇之間的競爭,是制度上的競爭,最終結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彼此都以徹底消滅解決對方為最終目標。
這就迫使雙方都必須保持自己國力能夠承受的最大極限的軍事投入。
可日本不需要啊!
日本被美國強制解除武裝,只允許保留最低限度的自衛能力,被迫成為協助美軍作戰的補充力量。這樣一來,它雖然無法在軍事上有所成就了,但也算因禍得福,可以將更多的資金轉入經濟活動。
一個要揹著沉重的包袱應戰,一個輕裝上陣,你說最後誰會贏?”
舒雨菲恍然大悟。
她還是首次聽到這樣的分析,而且沒有剛才那冷冰冰的利益剖析,只是泛泛而談地分析了美日競爭的最終結果,心理上也不存在負擔,因而聽得津津有味。
“可這是國家之間的競爭,與美日兩國的普通商人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她看郭逸銘有問必答,決心打破沙鍋問到底。
“哈哈!關係大了!”郭逸銘打了個哈哈,笑了起來,“美國要維持龐大的軍事開銷,錢從哪裡來?別說全世界主動給他送錢,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歐洲向美國輸血,也不是直接送錢,錢這東西就是紙,沒它不行,多了造成通貨膨脹又麻煩,所以得形成一個迴圈。
首先,美國要培植一個規模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讓這個群體能掙到超過國際平均水準的工資,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然後,美國集中力量于軍事工業及高精尖科技的研發、生產,透過技術上的領先以賺取超額利潤。並讓渡出部分民用消費品市場,這個讓渡並不需要各國之間作什麼約定。基於資本趨利原則,歐洲等國的資本擁有者看到美國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自然會根據美國的市場需求,提供大量的物資以供應市場需要。美國人民的消費能力越強,則從外部進入的物資就越豐富。
美國則從活躍的商品交換中,抽取大量稅收。國家收入又分別流入軍事工業、重工業、高科技行業、服務行業等部門,生產高科技產品賣到歐洲。歐洲從美國賺到的錢,又經過商品流通,再回到了美國,讓美國政府可以收兩次稅,這錢賺得不要太爽哦!美國的公司有錢了,員工的工資待遇也跟著節節攀升,能夠產生出更大的消費需求,一環扣一環,這就形成了一個資本的良性迴圈……”
“這是好事啊?”舒雨菲不明白了,在一旁插話道。
“好事,是好事,可這個好事是在經濟迴圈不被打破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繁榮,源於龐大的中產階級,可既然是中產階級,收入必然高於平均水準。日本現在可沒有什麼中產階級,老百姓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再苦再累的活也願意幹,因此在國際上被稱為‘人形機器人’。
美國的高額利潤,靠的是科技領先帶來的超額利潤。
現在日本要打破這個迴圈,他們要追趕美國的科技,而美國在蘇聯的巨大壓力下,為了拉攏日本,偏偏又預設這種情況的發生。單看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競爭,日本的科技已經在快速追趕並接近美國的技術水平。如果再不阻止,日本的技術很快就會和美國平起平坐。
沒有科技領先帶來的超額利潤,美國還玩個屁啊!
比技術和日本半斤八兩,比人力資本美國又遠勝日本,這不是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破產?利用技術上的優勢,透過超額利潤將別人賺的錢吸回美國,這是前述經濟迴圈中最重要的遺患,缺了這一環,美國的經濟只會越加惡壞。
而奧爾森等人更不可能忍受了,他們又不是雷鋒,會遵循美國的大戰略。哪怕國家戰略再正確,關他們資本家屁事!
死道友莫死貧道,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把他們逼急了,就是今天這個結果,他們要徹底封殺日本半導體商人。可美國政府居然出於拉攏盟友的角度考慮,否決了他們的要求,這可以說是飲鴆止渴。如果再拖幾年,日本的科技水平趕上並超過美國,這個迴圈鏈就將被打破。到那個時候,美國將由資金流入國,轉為資金流出國,貿易赤字高漲。這個時候,美國透過金融槓桿吸收大量資金的做法,將產生反效果,將經濟平衡破壞帶來的損失十倍、百倍的放大,成為為美國經濟掘墓的最後一鍬土。
搞不好美國的經濟會突然土崩瓦解,如果冷戰還在繼續,整個對峙格局就將徹底失去平衡,蘇聯將不戰而勝。”
舒雨菲聽得臉色煞白。
她不是學經濟的,不知道郭逸銘的分析是否正確,但他說得條理清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