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1 / 4)

小說:材料為王 作者:中國長城網

“那是那是,我們都是人物,那些大人物就是放個屁都要把我們吹走,客氣是正道。”

郭逸銘這還是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八十年代的香港,坐在後面開啟了車窗,饒有興味地看著窗外的景貌。

香港的繁榮,與國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在國內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大批的上海富商、軍官攜帶所有資產逃到了香港。後來解放軍追進到深圳河就停了步,讓他們鬆了一大口氣。這些人有些感覺香港還不保險,跑去了美國、東南亞,但絕大多數都留了下來。

雖然這批人中間三教九流都有,其中不乏痞流氓潰兵,但也有不少的富豪、官吏、商人,可以算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分。他們隨後在香港定居、置業、購產、經商,也為香港經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帶來的資財,更是成為了香港經濟發展的啟動資金。

而國內之所以不衝過深圳河,實際也考慮到了當時複雜的國際環境。

出於意識形態的紛爭,西方對新政權採取的是敵視態度。尤其是新政權不承認以前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並不承認國民黨政權時期向國外的借款,認為這些借款全部都被用於內戰,不計較外國干涉內政就算了,怎會將這筆賬認下來?這就使得歐美對新中國的短暫接觸很快告終,司徒雷登的離去,歐美政府督促本國商人儘快撤出大陸,都表明了西方準備對新生共和國採取的敵視與孤立政策。

國內留下香港不打,就是希望以此作為共和國與外界溝通的渠道。

英國對此心領神會,在50年就率先承認了新生政權,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承認共和國的國家。雙方並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係,允許國內在香港設墨辦事處。

此後,大陸以香港為中轉,出售國內的產品、從國際上購入各種緊缺物資,香港成為一個巨大的中轉站。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只要有資金流入,繁榮起來速度非常快,到五十年代末期,香港已經基本恢復了二戰帶來的創傷。

到後來,英國覺得香港還是有潛力可挖的,而且他們還夢想著永久佔有香港,便開始真正將它當作一個產業來經營。港英政府先是宣佈香港為自由港,免收一切關稅以吸引各國投資者,同時大力調低各項經營稅收。在政府的各項經濟政策引導下,香港引進了紡織、印染、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後來又建設了玩具、電手錶等初級電工業。

至今為止,香港都仍然是國內與西方世界接觸的最好通道,各種國內不能引進、不方便引進的裝置、技術,都能透過香港從國際上購買到。

當然,能不能運回去,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港英政府雖然有求於中方,可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大批受限物資經由香港流入內地。要是惹毛了美國,英國政府這個身板可也是扛不起的。

少量走sī一星半點他就當作沒看見,可要是公開將大型裝置運回內陸,除非他們都是瞎,否則怎麼也交代不過去。

香港這個奇特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港內龍蛇混雜的混亂局面。

在這裡既有國內的人以半公開方式lù面,也有美國的情報機關以基金會形式存在,還有臺灣的特工公開威脅、綁架、槍殺支援親大陸的香港知名人士,還有世界各地來淘金的掮客、惡棍,還有本地的黑幫公開活動、搶底盤、砍人,可謂是什麼人都有。

幾十年的經營,香港的城市面貌和國內相比。已經是一個天、一個地。

到處林立的樓房,幾乎已與美國的一般都市相仿,雖摩天大樓數量還不太多,但大多數樓房外觀看起來都很潔淨漂亮。還有許多建築採用了這個時代最流行的玻璃外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看起來極具現代化美感。

除了漂亮的城市面貌,郭逸銘還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香港太!

香港包括了香港島、九龍、新界,以及圍繞在外的數百個大島嶼,總面積共1000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達到500萬。

從這個資料來看,香港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5000人。但是香港卻不是一塊平地而是山巒起伏的丘陵地帶,同時還有保留了大量的鄉村、農田。特別是佔香港總面積90%的新界幾乎都是丘陵、鄉村、

農田,因此絕大多數人是集中在香港島與九龍間隔的維多利亞港,成條狀分佈。

這個密度就非常可怕了。

50%的香港人都集中在這個地帶,那麼城市人口密度就達到了每平方公里25000人!比北京市區的人口密度還要高一倍!

而且大量的山坡、丘陵,造成城市用地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