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3 / 4)

小說:材料為王 作者:中國長城網

碼裝置、調變解調器的要求太高了,傳送解碼裝置會變得非常昂貴。我們這套,光是這個非對稱數字調製解調電路,就用了十塊專『mén』晶片,沒有它,這套裝置也就只能是擺設。”技術員稍微給他多講了一點,但也沒說這些裝置的具體電路細節。

劉參謀卻聽得臉『sè』大變。

採用銅芯雙絞線,竟然可以傳輸如此遠的距離,如果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他一邊默默地想著,一邊繼續蹭在旁邊幫忙,並不時詢問幾句,『nòng』清了什麼是收發臺、什麼是控制器,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用途。也知道在這個巨大的裝置箱中,還安裝了95塊程控『jiāo』換卡,把它變成了一個小型的程控『jiāo』換局。

孔『dòng』打好以後,他們將已經安裝上定向天線的鋼柱『chā』入底座,然後合力將它豎起來,調整好位置,再行固定。

三根天線的饋線垂下來,頭上被安裝了避雷裝置以後,接入了基站主裝置。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監測,一根雙絞線被接入了調製解調介面。劉參謀透過水晶『chā』頭,確認就是銅芯雙絞線。他看著技術員將連線好的雙絞線從樓頂扔下去,被下面的技術人員拾起來,然後拖進了一輛箱式皮卡車內。

他記得那輛車上也載有大量裝置,卻沒有搬下來,此刻看來,這應該是技術員們所說,用來作為模擬『jiāo』換中心的臨時『jiāo』換機。

按照那些技術員的說法,這個測試基站佔用的頻道頻寬。而無線數字傳輸採用的是通道傳輸,每個通道頻寬200K,這就有125個通道。每個通道又有八個時隙用於傳送資料,每個時隙對應著一個使用者。

照此計算,一套基站就足以為1000名使用者提供無線數字服務!

當然,那些技術員們也說了,八個時隙不可能全都分給使用者。事實上,第一個時隙是廣播資訊通道,包括了小區的每一個頻點、相鄰小區的頻點,以及管理、控制和選擇引數等廣播資訊,使得行動電話能夠識別小區的每一個頻點,自動進行連線。

第二個時隙也不是給使用者的,而是用於確認使用者的位置是否離開本小區、使用者關機、每次呼叫的許可權檢測等等無線使用者資料的通道。

這樣實際每個基站最大同時使用行動電話的使用者數是750個。

區區這樣一套裝置,就能夠同時為如此多使用者提供電話服務,數字技術真是太了不起了!

他發出了由衷的驚歎。

等到下午三點過,郵電部宗處長等人酒足飯飽回來,測試工作正式開始。劉參謀再次驚呼,基站的訊號傳輸距離竟然如此之遠他們的無線電測向車在兩公里之外都仍能接收到基站傳來的無線訊號!看那幅小小的雙極化天線,訊號竟然如此之強!

更令他們尷尬的是,哪怕他們接到了訊號,卻怎麼也無法對其破譯。

當天測試結束,耿傑等人帶著大量的測試資料回去繼續改進,劉參謀等人則將錄下來的探測資料帶回總參破譯處。處裡『huā』了整整一個星期,除了將這些音訊訊號轉成了數字訊號,但卻絲毫無法破譯其內容。

數字通訊裝置的保密『xìng』,竟然如此之好!

總參的首長在實際聽取了他們的報告以後,沉默了許久,開口說道“你繼續跟進!如果這種數字通訊裝置確實好,那我們也一定要學會!”。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百三十章 他們買得起麼?】………

郭逸銘雖然曾在報告中,知道耿傑等人在順義縣城內進行了一次行動電話實地測試,也知道他們為了獲得允許,曾向有關部『mén』提出申請並獲得批准。請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訪問我們。但報告總是簡略的,主題是當天的實際測試資料,以及未來相關改進方向,對於那個“相關部『mén』”與軍方無線電監測部『mén』也親臨現場監察整個測試過程,卻不會有詳盡描寫這是技術報告而不是小說。所以對於這次實地測試以後,軍方急於得到數字移動通訊系統技術的渴望,他卻是一無所知。

因此面對後來,國內方面幾次三番地連續催促,他也是毫不在意,一拖再拖。

他的注意力一直關注著計算機個人標準會議上,計算機光碟格式是否能按他要求如願確定,每天都聽取霍克對於遊說進展的彙報。腦子裡時刻思考著的,也都是各個廠商提出的利益『jiāo』換條件,並以此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