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求、工資水平如此之高,其產品的價值也必然會水漲船高,否則光是經營成本就承受不了。
一年的經營收入,至少要達到五六億美元、甚至十幾億美元!
這就是二十幾億、乃至數十上百億港幣的巨大產業規模啊。就算他們的利潤率達到30%這個高水平,那麼還有70%會轉到材料供應商、配件提供商、代加工企業、企業員工手中。再由這些企業,扣除利潤之後,繼續向他們的關聯企業轉移。之後又透過消費,讓各服務行業、金融地產業也跟著收益。
這就是核心製造業,與普通金融地產服務業,最大的不同!
他的產業邊際效應,將為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充分的就業,並將產業價值數倍、十數倍地擴大化,讓所有相關行業共同受益!產業鏈延伸越深遠,受益的規模就越大,受益的人群也越多,對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創造的價值增幅,將有可能高達上百億!再樂觀一點估計,數百億港幣都不見得實現不了!
全島才多少人?
500萬!
如此大一筆收益,哪怕分攤到每人頭上,都是一筆不得了的數字!更何況它不可能會平攤,而將主要集中在它的關聯企業範圍內,直接受益群體的比例應該不超過百分之幾,這就更加令人垂涎三尺了。
查先生木訥地坐在寬大的老闆椅裡,想了很久,心中bō潮湧動,他有很多話想要說,可話到嘴邊,卻不知該如何表達。沉默了半天,才用jī動的表情,乾巴巴地說了兩句話:“這廣告先放我這裡,明天我寫一份頭版頭條。另外,你讓新聞部主任進來,我安排他們去採訪一下這個華粵科技集團。”!。
………【第一百一十二章 應聘人潮】………
《明報》社長室內的一幕,並非僅僅發生在查先生辦公室,其他所有收到這兩份廣告的報社都被驚動了。
而且令他們感到驚訝的,不光是各大傳統紙質媒體,就連廣播公司,都收到了華粵公司的這兩份廣告,要求他們在早間7點、中午12點、晚6點這三個時段,在收音機裡反覆播報這兩則廣告,連續三次不間斷播出。更有那無線、亞視、佳藝等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也都同樣接到了這則廣告,以高價硬是從已確定的廣告時段安排裡,搶下了晚間七點的電視劇黃金時段。
電視、廣播、紙媒,這個之前港人從未聽說過的華粵科技集團,一瞬間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任何人都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就在各媒體接到廣告的當天,大批的記者就趕到了文華酒店,試圖採訪到華粵集團的高層人士。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沒有人與他們接洽,而酒店方又不准他們隨便打擾到客人的休息,他們只能收買酒店服務員,以收集一些零碎的訊息。那些攝影記者,更是在酒店對面的馬路上,架起了長槍短炮,隨時準備抓拍華粵科技高層管理人員的照片,以登在第二天的報紙上。
在酒店服務員的通風報信下,他們也真的拍到了幾張照片,但出現在鏡頭前的,卻都是一水的白人。
透過酒店方內線透lù出來的登記資訊,他們所持的都是美國護照!
記者們拍到幾張照片,便慌慌張張趕回報社,抓緊時間將底片洗出來。然後交給報社、電視臺的財經專家進行辨認。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識別出照片上人物身份的只有少數。而且他們一識別出來,就欣喜若狂,秘而不宣,決定將其作為第二天財經新聞的重磅炸彈使用。
當天夜裡,無數的新聞媒體都在加班加點,他們靠著各種支離破碎、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資訊,用天馬行空的大腦,撰寫著各種各樣令他們自己都不能相信的新聞。
……
沈子良被鬧鐘的鈴聲驚醒。
他mí糊了一兩分鐘。然後驀然清醒,迅速掀開被子起身穿好衣服外套,匆匆去公共盥洗室洗漱完畢,在天邊魚肚白時就離開家門。
雖然只有不到一個月,但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家英國人開的電子玩具廠的業務代表。原來廠裡的高層管理人員,除了少數幾個老闆、經理的親信,跟著他們去了新加坡,以及一些人自己離開了工廠,另謀出路。他和廠裡其他70多人都留了下來。
現在他們的工廠,已經改名為華粵科技集團,是一家香港註冊的新公司。
這些日子來,他們這些人都在公司派來的幾個大陸管理人員的指派下。清理廠房。公司將那些老舊裝置拆協下來,打算低價出售卻發現找不到買家。這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