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下去,就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了。
根據報告。港英當局確實在試圖推動香港經濟。由傳統的初級加工業轉向地產、金融、服務業,這種勢頭已經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就是港英當局正在由六十年代開始實行的全面自由經濟政策,轉向積極不干預政策。
何謂積極不干預政策?
就是港英感興趣的,就積極干預;港英不感興趣的,就絕對不干預。
於是在這個政策下,港英當局對經濟多元委員會提交的,關於本港工業升級的計劃。以政府不便干預為由直接否決。
但同時,卻突然非常擔心起本港的工業汙染起來,先制定了《水汙染管制條例》將紡織業、成衣業、製鞋業趕出香港。然後現在又正在制定空氣汙染法令,預備對採石業、採沙業、水泥業進行干預,將其關停。接下來聽說還要制定城市噪音汙染管理條例,對機械製造業、造船業進行處罰和限制。
好一個積極不干預!
本港240萬產業工人的衣食無著落他們不管,陷入困境的初級輕工業亟待轉型不管,卻下了死力要將這些企業一網打盡。港英當局用最高40萬港幣、監禁一年為威脅,試圖將絕大部分工廠都關閉或趕走。
他們使出渾身解術,就是要將本港的工業徹底消滅。然後整體轉向地產、金融、服務行業。
關於這一點,巴普蒂斯塔組建的經濟分析團隊都給出了一致的意見!
但經過經濟分析團隊,對目前香港的政治、經濟大氣候進行了嚴密的資料收集和分析以後,同樣得出了一致意見:港英當局的策劃。最少在兩三年內,不會有任何實現的可能!
原因很簡單,政策大氣候不允許!
任何商品的價格漲跌,實際上都受到使用者信心的影響。使用者都認為該東西未來會漲價,哪怕事實上該產品供應充足,他們也會瘋狂購買。然後把價格抬到令人眩暈的地步。但假如大多數使用者都認為該商品未來絕對會跌,那不管銷售方採用何種方法,大力推銷,也同樣無法將價格抬起來。
目前的香港,就正面臨著嚴重的信心危機。
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去年進行的第一次談判,中方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已經讓全港人心浮動。惶恐不安。而今年9月即將進行的第二次談判,則可以說直接給香港的未來,定下一個基調,所有人都緊盯著這個時間點。在此之前,誰都不敢放開手腳花錢,都準備在談判結束之後,根據時事變化再決定未來的消費觀。
但政策分析師卻在研究了中方的立場和可退讓空間以後,堅定指出,大陸收回香港的決定絕不會動搖,香港迴歸,誓不可免!
一得出這個結論,香港未來信心指數是向上還是向下,不需要大腦,都能得出正確答案。
所以巴普蒂斯塔組建的政策經濟分析團隊,只是收集了一些公開的報刊資料,便覺得再也沒有必要進行深入分析。答案已經很明確,香港經濟即將在9月第二次談判以後,出現劇烈震dàng。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港英當局赤膊上陣,親自來抬高樓價,都將在人心恐慌的市場面前遭受無情失敗。
如果震dàng幅度過大,本港的經濟、樓市徹底崩盤,都有很大可能!
“那麼我們準備購買的這塊工業用地,還有必要馬上付款嗎?”郭逸銘一看報告,立即敏銳地想到了他即將付款購買的這塊工業地塊。如果今年內,地產業將出現巨幅跳水、乃至崩盤的局面,他又何必現在出巨資購買?
只需要等到地價垮下來以後,再用很少的資金拿下來不就好了?
“這不一樣!”
巴普蒂斯塔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商業地塊和工業地塊,因為增值方式不同,所以標價也不相同,而且價格所受影響的因素也不一樣。商業地塊價值由市場決定,全看經濟形勢變化。經濟出現劇烈bō動,必然會引得商業地產緊跟著出現大幅增長或是下跌,它受市場的影響尤其強烈。
但工業地塊。則是政府定價。
政府鼓勵工業。那麼就算商業地產漲到天上去,他們也可以將其定得很低,以吸引工業投資。但如果政府鐵了心要消除工業,那麼即便是商業地產跌倒了一錢不值的地步,他們仍可以給其標以高價,將投資者擋在門外。
而以港英當局目前的做法來判斷,可能未來的地產業動dàng,不會對工業地塊價格。造成很大連帶效應。”
他這個回答就顯示了很高的職業操守。
郭逸銘允諾的風險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