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便將舒雨菲叫過來:“小舒,你一直在我身邊,應該知道我們這次回國打算的策劃,這需要建更多的工廠。新的工廠,需要更多新的技術工人。我在想,國內實行的是分配製,工作由國家安排。所以我們想找一些高素質的工人,要麼找不到,要麼就只能去找那些退休的老師傅。
退休師傅能力高,這毋庸置疑。
但是我們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眼下,還要看到將來。這些老師傅經驗雖然豐富,但畢竟年紀大了,一些重體力活也幹不了。所以我們需要招收一些青工,給老師傅打打下手,當徒弟,也算是培養了我們自己未來的技術工人隊伍,不至於在老師傅們退下來的時候,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舒雨菲很是理解。
西部計算機公司在國內的合資廠、研究所,有著一個其他企業都沒有的特殊現象:人員年齡普遍偏大。
年齡最大的已經接近七十,最小的也在四十歲以上,研發人員、技術工人盡都如此。
研發人員還好,他們需要的是經驗積累,四十多歲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間,五十歲也還年富力強,六十、七十……,幹一輩子也沒問題。但對從事重體力活的工廠工人來說,五十歲就顯得有些精力不濟了。他們的手依然很穩,老眼也沒有昏花,可他們的體力已經跟不上緊張的持續工作,三四個小時人就覺得疲倦,工作效率也開始隨之降低。如果碰到緊急生產,需要連軸轉,這份辛勞他們很難堅持下來。
郭逸銘對這些都看在眼裡。
這些老工人現在還沒到極限,但也快了。他要考慮到,未來這批老工人幹不動了,廠裡又不像其他工廠那樣,有完備的人才儲備支撐。老師傅們五年一退、五年一退,每退一次,廠裡的生產能力就會受到一次重大沖擊。靠老師傅們初期快速站穩腳跟,穩定產品質量可以,但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要招一批人,招一批青工,形成梯隊式人才儲備!”郭逸銘一錘定音。
“可哪裡去找呢?國內工作都是國家包分配。雖然很多人對分配的工作不滿意,但敢於作出變動的人卻很少。老實本分、肯幹、肯鑽研的人才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果,而這些老實本分的人,他們雖然也可能對現工作有怨言,但也沒有丟下鐵飯碗的勇氣。敢來的,肯定是在原單位幹得不如意的,這其中以頂撞領導、偷奸耍滑、混日子的居多。所以不是我們不想招青工,而是招不到好的青工。”舒雨菲熟知國內的企業現狀,對郭逸銘招收青工的計劃,並不看好。
“本來我也是這樣想的,國內已經穩定的工人隊伍,我們無機可趁。可聽了你之前說的那些返城知青的情況,我卻覺得這事並沒那麼難。”郭逸銘很有把握地曲起手指算給她聽,“返城知青對國家是個大包袱,很頭痛,可對我們卻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
你聽啊,他們原來是城市工人家庭出身,對工廠的紀律、工作環境很熟悉,學業雖然丟下了,但底子還在,給他們一點時間重新充電,培養起來也比啥都不懂的人容易;他們現在普遍對國家分配的工作不滿意,卻無力改變現狀。說他們不安現狀,其實我覺得是因為國家為了緊急安置這一大批人,採取了急就章的臨時性措施,給他們的工作都是些什麼街道工廠、糊紙盒這樣沒有前途的工作。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別說他們,就是我都會感到絕望的。
假如這個時候,我們給他們一個向上的通道,你說他們願意來嗎?我想,人既然已經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地步,就是抱著搏一搏的心態,他們也會來試一試吧?”
舒雨菲給他這番話說動了。
返城知青的安置,對國家來說豈止是頭痛,而是頭痛欲裂!
幾百萬人啊,一窩蜂都回了城,全都吵著鬧著要工作,到哪裡去找那麼多工作來安置他們。沒辦法,頂替的頂替,胡亂塞人的胡亂塞人,先不管工作合不合適、企業員工是否臃腫,先把這些小祖宗們的嘴給封上才是正事。
於是,就像她弟弟那樣,給安排到街道辦小廠去糊紙盒、掃馬路的,大有人在。這些返城知青原來抱著美好的幻想,想著一回來就進工廠當一名光榮的工人,捧著鐵飯碗、娶個賢惠的媳婦兒過上安穩的日子。結果得到這種敷衍塞責的應付,工作低賤、工資低微沒有姑娘看得上,他們能不寒心嗎?
喝酒打架、在單位磨洋工說怪話,何嘗不是他們對未來的一種絕望?
“老子就這樣了,你們愛怎麼就怎麼吧!”
就是這種心態!
他們本來就看不到前途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