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從報告上看,國產的硬質合金鋼確實不敷使用,質量太差了。而國外的,尤其是德國、美國、瑞士卻在超硬質合金材料研究上有了重大進展。他們採用了塗裹外層塗料的方式,在刀頭外加了一層超硬質合金塗層,使得刀頭的磨損壽命延長了兩到三倍,切削精度和速度也提升了1。5倍,的確比國產的品質好太多。
但是和品質上升同樣提升的是進口刀具的價格,整整比國產刀具高出十倍!
嘶!
他牙痛地抽著冷氣,揉著額頭為難了。
這個報告不批吧,精密車間的請款原由也很有道理。國產刀具確實不頂用,如果繼續沿用國產刀具,那麼加工件的精度和穩定性就無法得到保證。同一批的加工件,可能品質都會出現較大差異。挑挑選選找出合用的優質品,可能造成的製造損失比購買進口刀具還貴。可是批的話,以後每月幾十萬的刀具開支,也實在是太昂貴了。
他左右為難了半天,還是扭開鋼筆帽,嘆著氣在報告上籤署了“同意少量購買,實際試用以後上交使用報告”的決定,然後肉痛地將報告遞還給舒雨菲。
“你同意了?”舒雨菲看看報告上他的批語,瞪大了眼睛道。
“總得讓他們試試吧!試都不試,直接就否掉,是不是顯得我們太官僚了一點。”郭逸銘也不情願,可國產貨不爭氣,他又有什麼辦法,只能唉聲嘆氣地搖搖頭,“精密車間對我們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各個半導體制造裝置關鍵零部件的製造。我們在這裡省了錢,可能就要付出裝置效率下降、壽命縮短的代價。所以先不忙急著下定論,看看效果再說吧。”
“那麼如果進口刀具的確好呢?以後定期向國外進口,這可得多大一筆錢哪……”舒雨菲比他還心痛,心不甘情不怨地說道。
“我也不知道……”
郭逸銘就頭痛在這個地方。如果真要進口貨也是銀樣蠟槍頭,品質只是稍好一點、甚至還不如國產貨,他倒可以理直氣壯將其否決掉。可根據他從材料所得到的訊息,其他單位也有少量使用進口刀具的情況,所以對這個問題,他也有一些瞭解。而事實證明,進口貨就是比國產貨強,還不是一般的強,而是強許多!
他又有什麼辦法。
誰叫人國外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各種合金配方的試驗,而那時我們還處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給我們帶來的戰爭傷痛中,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賠款嘩嘩地向外流。人民連飯都吃不飽,民怨熙熙,國家正處在大變革的前期,哪裡有資金、技術和精力來研究什麼金屬配方。
此後的北洋執政初期,倒是出現過極為短暫的一段穩定期。並隨著一戰開幕,歐美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也忙著發戰爭財,國內迎來了難得的繁榮時期。可這是畸形繁榮:那時國家才剛從封建制度下解脫出來,基礎工業薄弱,民族資本也忙著搞來錢快、對技術要求不高的輕工業,榨油、紡織、皮革之類,同樣沒有開展重工業研究與發展。再來是軍閥混戰,這就更慘了,軍閥們為了爭地盤,有一點錢也投入到軍火購買上,從國外買比自己生產要便宜多了。結果除了山西閻老西有點種田的意識,發展得稍好一點,其他軍閥佔領的地方不但工業沒有發展起來,原來從清朝繼承下來的一點點薄弱的基礎工業,也都全荒廢了。
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勢力你方唱罷我登臺。數十年來,國內一直處於兵荒馬亂的局面,也直到建國後,才開始正兒八經地搞起工業來。
但要在一貧如洗的新生國家,啥都沒有的情況下從頭搞工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沒有錢、沒有技術、沒有高素質工人,東北、山西還有一點點工業基礎,但受戰亂影響,也破敗不堪。大批目不識丁的文盲,連什麼是機械化大生產都不知道。僅僅是將這些基礎夯實,就飛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用了三十年時間,總算培養了上百萬大學生、技術人員,幾百萬基本可以適應工業化大生產的工人隊伍,從蘇聯搬來了一套可以自我升級的關鍵重工業專案。這樣艱難的起步,能夠在某些方面追趕且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能苛求更多麼?
唉,萬事開頭難,再難也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行。
舒雨菲已經將報告拿了回去,在桌面給她專門配置的辦公電腦上,開啟中文文書處理系統,用一根手指,一戳一戳地艱難輸入著申請內容和撥款金額,郭逸銘還在茫然地望著對面牆壁。
材料,材料!
倒底搞不搞呢,是現在搞呢,還是再等等?
郭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