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跟美國的關係不錯,而且還從美國方面得到了許多實質的利益,比如炮瞄雷達,再比如黑鷹,可以預見的是往後還會得到更多的支援。其它的不說,只要美國方面不給黑鷹提供零件了,這黑鷹用不了多久也就沒法飛了。
所以,有相當一部份人包括張司令在內,都擔心如果與蘇聯恢復關係的話有可能會觸怒美國。
“司令!”我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我認為國際上的問題不能這麼思考,就像當初越南在我國與蘇聯之間左右逢源一樣,今天我們中國也可以這樣做。”
“哦!”張司令似乎有些明白了。
“不過應該說越南最後還是錯了。”我說:“它錯就錯在錯估了形勢,把自己太當一回事了獅子大開口,最終挑戰到了我國的底線。從這件事上我們學到的就是,只要不挑戰雙方的底線就可以左右逢源。簡單的說這就像個翹翹板,翹翹板兩頭一邊是美國一邊是蘇聯,我們在中間,我們國力雖是不強但卻可以起到四兩拔千金的作用。美國是個聰明人,所以我們這麼做不僅不會觸怒美國,反而還很會成為美國加大對我國支援的籌碼。”
“有道理!”張司令說了這三個字後就掛上了電話。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這樣,事實上歷史也是這樣發展的,在美蘇爭霸期間中國做為一箇中間國家埋頭髮展,直到蘇聯轟然倒下時中國才失去了這個槓桿被推到了第一線。
但應該說中國又是幸運的,因為美國警惕性一直很強,地球上不管有哪個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其百分之七十,他就想方設法的對這個國家進行打擊,比如德國、蘇聯、日本都是這樣。
但美國在與蘇聯的競爭中獲勝後就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覺得“歷史就此終結了”,再加上他之後滿世界的追著恐怖份子跑,一不小心工業總產值就被中國超越,到了現代甚至還被中國甩下了一半。
面對一個已成氣候的中國,美國或許只能望中國興嘆。(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民航事件(四)
話說這工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是太重要了,因為它就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
工業決定經濟水平就不多說了,它可以為百姓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使百姓整體生活水平及素質都得到提高,而這些又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工業的發展,使工業因為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而不斷創新並提高效率,所以很明顯是一個良性迴圈。
決定技術水平也是很明顯的,在我國還沒有工業基礎的時候,美國佬就算是賣了二十架“黑鷹”直升機給我們,並且毫無保留的提供各種零件也沒有……咱沒那工業基礎,不管怎麼拆也沒辦法仿製這種高科技的東西。
但如果是在現代就不一樣了,蘇聯隨便賣給咱們一架什麼戰機,比如蘇27、蘇30,中國用不了多久就有了仿製的版本,美國因此還取消了其航母訪問中國的行程,原因是擔心中國人只看一眼就能把他們什麼先進的技術學去了……這就是工業的魅力,當工業達到一定的規模後,發展一段時間就會在競爭中由量變產生質變,由規模往技術方向發展,當工業技術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甚至只需要知道某種裝備所要達到的要求就有能力將其生產出來。這也就是現代我國各種高新裝備比如中華神盾、殲20、殲31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像下餃子一樣出現在國人眼前的原因。用一個很形像的詞來形容這種現像,就是“井噴”式的發展。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別國總是垢病中國為“山寨”大國。其實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反而應該一種驕傲,因為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山寨”這麼一個階段,美國也是山寨德國、蘇聯等國的技術走過來的。日本主要山寨美國、德國、法國的技術過來的。
“山寨”這詞說難聽點是模仿,是創新反面,說好聽的其實就是一種學習。學習別國的技術後並在這種技術再合理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進行創新,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別人的技術進行吸收。這要是印度這種不重視基礎工業而發展軟體業的國家想山寨而且別的國家還願意提供技術讓他山寨還山寨不來呢!
所以說,這世上其實並沒有什麼人是特別聰明也沒有什麼人是特別笨的,美國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高度其軍事科技會這麼發達,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工業。
但是到了現代,美國工業世界第一的稱號有史以來首次被中國大幅超越,可以想像,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量變到質變更進一步。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就會迎來在科技和創新上全面超越美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