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增援火力。
果然不出我所料,越軍指揮官很快就意識到剛才的進攻太倉促了……這其實不怪他,他並不清楚我們這支部隊的真實戰鬥力,只一味想著不讓我們有時間構築工事站穩腳跟。
接著隨著幾聲呼嘯就有十幾發炮彈在我軍陣地上炸了開來,立時就打得山頂陣地上彈片亂飛。
這是越鬼子的迫擊炮,就像之前陳依依等人偵察到的,越軍在這1142高地上擁有82炮五門,60炮七門,現在看來越鬼子是把他們全都調來對付我們了。
像這種位於反斜面上的迫擊炮很難對付,即使我軍擁有炮瞄雷達……原因是它一般位於我軍遠端炮火的死角,另一方面它還是可以快速遊動的,打完幾炮後幾個步兵抱著就可以轉移陣地,所以就算炮瞄雷達能偵測到它的位置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而對於我們來說,在沒有工事藏身的情況下最怕的就是遭到越鬼子的炮擊,看來越鬼子指揮官這是抓著我們的弱點了。
好在這時我們已經有了準備,應該說許師長對此已早有先見之明,在越鬼子一朝我方炮擊時我軍馬上就還了一大片的炮彈過去……霎時越鬼子的迫擊炮的聲音就少了許多。
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像之前所說的,越軍迫擊炮在反斜面上對我進行轟炸,我軍炮兵應該很難命中他們才對,但現在看來情況並非如此。
後來才知道這炮兵自然有炮兵的打法。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軍有在反斜面打遊動炮的方法,而我軍炮兵同樣也會在戰鬥的過程中找到解決之道。
我軍炮兵將這種方法叫做“廣撒網撈小魚”,也就是我們不求一下子就能撈到大魚,也不求將越軍這些遊動炮一網打盡,事實上也不可能一網打盡,除非我們炮兵的數量是越軍的十幾倍。
簡單的說,就是在越軍這麼打*的時候,我軍炮兵抓住幾個點進行覆蓋性轟炸。
就像剛才,越軍迫擊炮一共十二門,差不多一個迫炮連,而我軍有兩個迫炮連。
越軍一開炮我軍的炮瞄雷達上就會有十二個越軍迫炮陣地的位置,這時我軍如果用兩個迫炮連打這十二個目標的話,由於越軍已經轉移了陣地所以很有可能一條小魚也撈不著。
但是,如果我們用一個迫炮連集中打一個目標,也就是兩個迫炮連只選擇其中兩個目標來打,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一個迫炮連只打一個目標,而且這個迫炮連的十幾門炮還是均勻的散佈在目標周圍,於是就變成了一種炮火覆蓋。越鬼子就算是打了一炮馬上就轉移位置吧,但轉移速度總是有限的,除非他們擁有像“閃電俠”一樣的速度,否則怎麼也不可能在幾十秒內就逃出我軍迫炮部隊的覆蓋範圍。
於是可以預見的是,越鬼子只要一開炮就會少兩門,再一開炮又少兩門……用不了多久一個迫炮連也就沒了。
應該說這種方法的確很有效,因為越軍方面沉默了好一陣子也沒有反應,既沒有對我軍發起進攻也沒有朝我山頂陣地打*。
我想,他們這時候已經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
對我軍發起進攻吧,在中**人的反擊及炮火支援下很難有什麼效果,步兵硬衝無疑會遭受大量的傷亡,炮兵轟炸的話又會越打越少。
不進攻吧,難道就這麼讓一支中**隊向刺一樣扎進他們陣地?更何況這支部隊還在其指揮部旁邊,這讓越軍指揮官怎麼能睡得安穩。
但是我相信越軍最終還是會選擇進攻的,因為在這時候如果還選擇沉默,那幾乎就意味著承認失敗,那就不僅僅是戰術丟了一個陣地的問題了,這將會直接打擊到越軍整支軍隊計程車氣和信心……這可是被他們給包圍了,如果這樣都拿不下來,那接下來的其它仗還用得著打麼?乾脆把這者陰山讓給中國人算了。
所以,在越軍沉默的時候我就加緊下令戰士們構築工事。
不過這個卻不太容易,原因是我們這次的計劃是打完就撤,所以並沒有帶多少構築工事的材料,好在我們還是在越軍的戰壕裡發現了不少麻袋,於是就用這些麻袋裝上了沙石堆壘成一個簡單的工事。
接著越軍就用了一個連我也沒有想到的方式發起了進攻……
越軍沉默了十幾分鍾後,天空中突然就傳來了一片炮彈的呼嘯聲,少說也有幾十門迫擊炮在同時朝我們所駐守的山頂陣地發起轟炸。
我一聽這炮彈的呼嘯聲,那是來自各個方向的,於是很快就明白了……越軍指揮官這是調動了者陰山其它高地的迫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