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之間再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但中國又何嘗不是?中國這時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正是大力引進外資的時候,如果邊境不穩定整個國家還處於全面戰爭的狀態的話,又怎麼能讓投資者有信心?何況這時的蘇聯還是我國輕工業產品的輸出與重工業類產品的輸入國。
但同時我也知道,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存在零風險這種說法,現在也不例外。(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七十一章 航母無用論
“唉!”隨後張司令又嘆了口氣:“這件事說起來,終歸還是跟咱們國家的內戰有關哪!”
“內戰?”聞言我不由一愣。
但很快就明白張司令說的是臺灣。
仔細一想覺得張司令說的也對,要知道這些什麼永暑礁、中業島等,其實都是二戰結束小日本投降後,**從日軍手裡接收來的……當時國民黨手裡還有幾艘從美國佬手裡得到的軍艦,這其中包括一艘驅逐艦和七艘護衛艦共八艘軍艦。
別小看這八艘軍艦,這在當時可是東南亞最的強大的海軍了。當時咱們的海軍司令想要上個島去觀察情況還得借艘漁船去,可想而知這八艘軍艦在東海南海一帶是何等的趾高氣昂。
但問題是臺灣當局並不是很在乎這些處於遠海的小島,儘管這些小島是我們的國土。
蔣介石不在乎這些島可以理解,因為他的一直想著反攻大陸。
蔣經國時代也就是現在,他倒不是不在乎這些小島,事實上他是幾次想要出兵收復鞏固或者收復這些小島的,但卻遭到國防部的反對而胎死腹中……當時國民黨分為“夫人派”、“太子派”、“中間騎牆派”,再加上蔣經國這時又有意推行民主化,所以也無法堅持已見,否則就會被稱作是“一意孤行”或是“獨裁”。
至於之後的**一派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最好就是周邊的小島全給別的國家佔領了把臺灣圍成一圈在裡頭……於是大陸有朝一日如果想梧桐臺灣的話,飛機、軍艦就必須得飛過別國的海域、空域。
另一方面,站在臺灣的立場上來說,也的確是儘可能的給大陸方面造成越多的麻煩對他們就越有利。
從這個角度出發,71年時臺灣在有部隊駐守在中業島的情況下主動讓出。周邊小國一看臺灣是這個態度。那哪裡還會客氣,於是各個島嶼相繼淪陷。
其中有個叫敦謙沙洲的,據說是駐守在其上的**兄弟怕颱風而撤出……駐軍竟然會怕颱風?!
可是**兄弟怕颱風越軍卻不怕。於是等颱風過後**兄弟乘船回來的時候,就發現島上的越南兵已經在朝他們揮手道謝了。
最後臺灣手裡就只有一個太平島還算保得住……不過這個島也不太平。在現代確切的說是12年的時候,越軍武裝巡邏船兩度靠近太平島並與駐守其上的**兄弟互相鳴槍。
據說當時駐守其上的**官兵好像世界末日來臨,有的神情呆滯,眼裡淚水直打轉,在防禦工事內不知所措。還有的竟然嚇得哭起了鼻子。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網上的一些人有多麼刻薄和淺薄,他們並沒譴責臺灣一個接著一個的丟掉了中國的領土,反而抱怨對此幾乎可以說是無能為力甚至就算是無能為力也打了幾場漂亮仗搶回部份島嶼的大陸只會抗議。
張司令對這件事並不願意深談,對此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份。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臺灣在菲律賓、越南這些小國面前這麼孬對我們來說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代的臺灣老軍人其實也有這種一致對外的心態,畢竟他們本來就是大陸人嘛,以前還一起打過小日本的,只不過後來背井離鄉“遷”往臺灣而已。比如我就聽過一位臺灣老兵說起過,在62年中印衝突的時候,身在臺灣的他們每天第一句話就是“老共今天打到哪裡了?”
令人惋惜的是這種血性在臺灣“去中國化”後就越來越少了,留下的更多是“逢中必黑、逢中必反”,最後甚至都到了“茶葉蛋他消費不起”的地步。
“怎麼樣?”張司令問:“這件事讓你負責吧!”
“是!”我應了聲。
其實從張司令一說起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事肯定又要落在我頭上了。
誰讓我參加過馬島戰爭有過海戰的經驗呢?同時又在中印邊境上處理過邊境相關的事務。再加上又對越南這個對手相當熟悉,所以我很清楚這事就算我想推都推不掉的,倒不如干脆點應承下來。
“不過……”想了想我又說道:“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