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引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有難度的,首先得要有十分詳細的資料,也就是炮彈打到目標的準確時間,這一點我們是靠著之前的準備做到的,於是才有這一次使用空爆彈的效果。
但是就算是同一門炮用同樣的引數打出的兩發炮彈也不可能打到同一地方,有時甚至落地時間與軌跡都會有很大的偏差……這是由於遠端炮火距離遠,而在炮彈運動的這麼長的距離的過程中。空氣的溼度、風向、風氣等都在隨機影響炮彈的軌跡的原因。
於是,用時間引信也變成了一種不可靠的空爆……用一次、兩次也許還行,而且還必須是離試射時的時間間隔不太遠的,時間隔得越久風向等改變的可能就越大。時間也就越不可靠,空爆彈也就越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這個問題後來是解決了,那就是在每發炮彈裡都裝上電子測高儀……這樣炮彈就會準確的在目標上空爆炸,但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炮彈的成本……這炮彈一打出去往往都是成百上千枚的,咱們現在還是個窮國自然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再加上我國的裝備大多是走蘇式路線,其裝備思路就是為了數量可以犧牲一定的質量……於是乎,這種裝有電子測高儀的空爆彈在這時代也就無法大批次的裝備了。
這就使我軍的空爆彈很快就轉成了普通榴彈……越軍也感覺到了這個變化,馬上就加快了朝我軍高地進攻的步伐。同時越軍的炮兵也加入了戰鬥。於是雙方的炮火立時就把518。6高地前前後的炸得一片紛亂。很快就分不清哪些是越軍的炮彈哪些是我軍的炮彈。
其實這也是越軍炮兵的一種手段……只有用炮火擾亂我軍的視線,讓我軍的炮兵觀察員分不清敵我炮彈……這樣才能阻止炮兵觀察員引導炮兵再次對沖鋒的越軍發射空爆彈。
於是乎,沒過一會兒空中就到處都是炮彈的呼嘯。到處都是彈片在亂飛,空氣中濃重的硝煙味幾乎都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就是518。6高地的缺點……我們對於越軍炮兵來說是正斜面,也就是說越軍所有的炮彈和火力對我們來說都是威脅……這道理就像我們進攻518。6高地是一樣的,越軍的迫擊炮、無後座力炮,甚至是各式機槍都能很輕鬆的打上我軍陣地,威脅到我軍戰士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沒法像越軍一樣退到山頂陣地或是退到反斜面去避彈。原因很簡單,山頂陣地面積太小,根本就容不下我們這麼多人……如果硬要擠上去的話只會集結成一堆成為越軍很好的目標。
至於反斜面嘛……咱們現在實際上已經是被越軍給包圍了,兩面都有越軍的進攻,也就是說哪一面都不會是反斜面。甚至還可以說朝向中國的那一面更為陡峭、更多石頭、更不適合作戰。
於是我們就只有在這裡硬捱著越鬼子打來的各種火力。
不過好在我軍在越軍到來之前就已經構築好了各種工事,戰壕、貓耳洞、交通壕……甚至還有許多巖洞都被我們利用起來做為藏兵洞和彈藥庫……這巖洞上頭可是有厚厚的土層,而且下方還有堅硬的岩石支撐著,就算是越軍的遠端火炮也拿它們沒有辦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巖洞洞口與交通壕相連,等越軍炮轟時就排著隊往裡躲……外面就丟幾個哨兵觀察越鬼子的情況就可以了。
越軍的弱點呢……就是除了遠端炮火之外基本就沒什麼重灌備,公路被我軍炮火封鎖了嘛,那什麼坦克、汽車全都過不來了,還有重型迫擊炮、無後座力炮、重機槍、高射機槍等無疑就少了許多……
其實這些玩意本身並不是很重,比如100迫擊炮全炮重73千克,同樣也是分成炮身、炮架、底坐三個部份讓三個人背,82炮全炮重35千克也是分給三個人背……這區別實際上並不是很大。
關鍵是在於炮彈……100迫擊炮每發炮彈重8千克,82迫擊炮每發炮彈重3。16千克……也就是說同樣的運力運兩枚重迫擊炮炮彈上來就可以運五枚輕型迫擊炮炮彈。再加上這仗一打起來少說也要幾百枚炮彈,於是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差太多了。
同樣的道理決定了越軍不敢也不能帶太多的重機槍、高射機槍這些玩意上來,並不是說帶不上來,而是因為後勤的運力有限,就算帶上來了也是有槍無彈……
這也就是交通對戰爭的重要性,一旦交通受到了限制,那麼在戰場上的表現不但會影響到反應速度,還會直接影響部隊的戰鬥力。
不過幸好是這樣……否則我們就要在這518。6高地上承受更大的火力壓制了。
現在,越軍只能憑藉著他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