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
在坐上吉普車返回基地的時候,我就不由嘆了一口氣:有句話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我今天說的這些話會在這些年輕的學生心裡種下一顆種子,明天他們就會用他們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其它人。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心下就覺得一陣好笑。
想當初,我自己在現代時何嘗又不是那樣一個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毛頭小夥子,現在竟然都會這樣的心態面對這些學生了。
事實上,今天我在這些學生身上也看到了些我當年的影子,現在回頭來想想,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完全變成一個連我自己都不認識的人了。
是什麼讓我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我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場戰爭!(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前線
>;
合成營針對炮瞄雷達的訓練進展很快,畢這一套其實在平時的訓練中咱們也沒少做,這次只不過是圍繞著炮瞄雷達做進一步的規範化的、程式化罷了。
不過說是進展很快其實也並非如此,因為我們都知道北京這地方的地理水文和越南的差別很大,所以一直在北京訓練意義也不是很大,於是十餘天后我們乾脆就決定把接下來的訓練工作移到雲南展開了。
其實這個工作早在十天前也就是合成營把所需的裝備都確定下來時就已經開始進行了。
這還得多虧了趙敬平這個參謀長的深謀遠慮……我這個營長吧,考慮問題往往都是臨場發揮,也就是直到面對無法攻克的難題時,被逼得火燒眉毛了才靈機一動有了辦法,對於那些長遠的打算,我就懶得去考慮那麼多了。
而趙敬平卻不一樣,比如說這一回,他想到的就是:我們到時去雲南執行任務可是要帶裝甲車、邊三輪和火炮去的,這可是一個不小的運輸任務啊,邊三輪和火炮也許還容易解決,畢竟前線都有這些玩意,隨便把哪個沒有作戰的炮兵營的火炮移交給我們或是從庫存裡取都可以。
但是裝甲車就比較麻煩了,要知道合成營裝備的這種從越南人手裡繳獲的蘇式裝甲車可是帶有夜視儀的,這也是讀書人會把這種裝甲車選為保護炮瞄雷達的主力的原因之一。也就是這並不能用前線的裝甲車替代。
於是這裝甲車就必須提前由鐵路運往雲南,否則裝甲車在鐵路上運個二十天我們就要等個二十幾天,那就是時間上的一種浪費了。
所以趙敬平很有先見之明的提議先運個六輛裝甲車前往雲南……之所以要運六輛,這原因就不用說了,自然就是為了萬一哪輛裝甲車出了問題就有辦法替換。
這也就使我們省下了很多的時間。
我們合成營分成幾個部份輪流乘飛機飛往雲南,最初是讀書人的戰術連。畢竟他們是直接保護炮瞄雷達的部隊,所以需要先到一步對炮瞄雷達有可能經過的路線進行必要的偵察或是瞭解些更詳細的情況。
其次就是特工連和狙擊連,這次任務要求要有直升機。他們要到去熟悉一下前線分配給他們的直升機並與便衣警察……這時候應該說是潛伏在邊民中的臥底取得聯絡。
接著就是炮兵部隊,他們要去接收前線為他們準備的火炮、汽車等裝備。並事先熟悉一下這些裝備。
等所有這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後,最後動身的才是我所帶領的營部和炮瞄雷達。
從英國購買來的這款辛伯林雷達也不重,包括電源在內也只有390公斤,再加上幾大箱的零件也就是五百多公斤。這樣的重量就算是直升機都能掛載。
當然,從北京到雲南這麼遠的距離是不方便用直升機運輸的,而且像炮瞄雷達這麼重要的東西上級也不放心用直升機運……直五故障率高不是?這麼金貴的玩意如果因為直升機故障出了問題,那包準張司令連腸子都要悔青了。
於是張司令很快就調來了一架“安24”運輸機……這玩意還是早年從蘇聯鬼子那買的,現在因為跟蘇聯交惡沒有零件維護。現在已經是能不飛就儘量不飛了。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有要自己**的軍工體系有多重要,就像現在的我國,大批的武器和裝備都是購於蘇聯,一旦與蘇聯交惡雙方中斷了貿易往來,那後果就是相當嚴重的,因為這就會導致大批的武器和裝備無法得到有效維護的問題。
當然,我國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在66年的時候對“安24”運輸機啟動了逆向仿製的任務,只不過因為十年的原因而耽擱了而已。
這些問題就不是我需要考慮的,我只知道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