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步坦協同的科目,於是坦克與步兵互相取長補短,在越軍面前構成了一道攻不破的鋼鐵長城,坦克炮及坦克上攜帶的高射機槍,則將成片成片的子彈和炮彈打入越軍人群中無情的收割著生命。
後來我問起黃建福為什麼會一直忍到這時候才出手的時候,黃建福是這樣回答的:“越鬼子一沒有炮兵,二沒有反坦克裝備,那就正是我們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的時候。如果提早打而讓越鬼子有了準備,那不是便宜越鬼子了?”
聞言我只有一陣苦笑,黃建福這小子還是缺乏一種長遠的戰略眼光,也就是他之所以這麼打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能夠多殺幾個越鬼子解恨。
他不知道的是,他的這種做法其實達到了另一個目的:越軍這時候投入到清水口以內的一萬八千人其實已經死傷大半了,所以就算是他們比我們多好幾倍也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現在又在142高地冷不防的被殲滅了一個營,一時之間竟然沒有辦法組織更多的後續兵力投入到142高地上來。
又因為142高地是松毛嶺一線的前哨站,所以直接導致越軍雖然拿下了松毛嶺一線的幾個高地,但卻都無法及時得到充足的補給和兵力增援而防守薄弱。
這一方面使越軍無法擴大戰果,另一方面也為我軍隨後的反攻能夠迅速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