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們是幹嘛的(1 / 3)

175、你們是幹嘛的

鐵鎖崖,崖高一百二十餘米,有一條自而下貫穿整面山岩的深『色』裂隙,從遠處望去,它像矗立水邊的兩扇巨大門戶。當地自古傳說,鐵鎖崖是一道門,開啟門之後裡面是有著無窮寶藏的金山院。

關於金山院的傳說故事有很多。最早的一個,是說要有十二個兄弟,齊心合力才能將門開啟。傳說有戶人家有十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婿,在某天夜深人靜時前去探寶,他們將沉重的山崖石門推開了一條縫,望見了裡面閃耀的金光。

最小的兒子當時著急了,想一個人先鑽進去,於是喊了一聲:“姐夫加把勁!”然後他鬆開手往門縫裡鑽,結果大門瞬間關了,他們再也推不開。

還有一個傳說,要在月圓之夜才能開啟金山院的大門,而且必須找到鑰匙,鑰匙據說是崖的某一根古藤。

據傳曾有人在月圓之夜攀了山崖,在月光下果然看見一根繩索般的長藤伸出了巖隙。他伸手去拉這根藤條,山崖漸漸開啟了,正當他高興的時候,藤條卻斷了,人也從高崖摔了下來……

至於當地流傳最廣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個貧家小夥,是個大孝子,與母親相依為命。有天他山打柴回來晚了,天黑後『迷』了路,突然看見前方有一座黃金打造的院落。院牆是用金磚砌的,屋頂鋪的也是金瓦。

小夥子走進院子,看見一個老婆婆正在推碾子磨大碴子。所謂大碴子,是顆粒較粗的玉米麵。小夥子問老婆婆這是什麼地方、怎麼才能走出去,他著急趕回家給母親做飯。老婆婆告訴他出門一直往前走能找到路,還問他需要什麼幫助?

小夥子只想跟老婆婆討點糧食,於是老婆婆抓起碾子的玉米粒給他裝了一袋。小夥子揹著袋子回家,卻沒發現袋子有個洞,一路走一路撒……結果第二天人們發現村外的路全是金豆子,而小夥子也發現自己揹回家的玉米粒都變成了金豆子。

當地有個村莊叫滿金玉村,據說村名源自於這個傳說有關,周邊一帶還流傳一句話——開啟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縣。

朱山閒等人既然找到了地方,當然也調查了當地的歷史包括這些傳說。他們來到了拒馬河邊的鐵鎖崖下時,還在談論當地流傳的故事呢。這天是陽曆一月二十六號,再過兩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傳統的小年了。

時節早已入冬,正是每年最冷的時候,拒馬河處於枯水期,潛灣處的水面結了冰,崖下寒風拂面。朱山閒、譚涵川、尚妮三個人揹著大旅行包沿著河灘走來,卻沒有看見莊夢周、丁齊、冼皓在何處。

譚涵川講了當地各種傳說故事,朱山閒笑道:“如果說聊齋一類的神仙鬼狐傳說,是人的意『淫』,那麼金山院一類進山得寶的傳說,是鄉野村民的意『淫』。老譚啊,你是搞科研的,有沒有考證過這些傳說背後的含義啊?”

譚涵川答道:“別的故事不好說,但那個金豆子的故事,出現年代絕不會太早,因為玉米最早傳入國大約在明代,在這一地區種植差不多已經是明末,引進優良品種大面積種植,那已經是清代到民國年間的事。

明末氣候曾進入一次小冰河期,華北一帶有過大範圍的饑荒,主要是主糧欠收。所謂’開啟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縣’純粹是扯淡,也是一廂情願,九州何止十八縣?為了押韻,過去的人也是什麼順口溜都敢瞎編,跟現在的人寫歌詞一樣。

哪怕真的找到了一座金山,也解決不了當時的饑荒問題,黃金只是一般等價物,揀來的黃金並不天然帶來勞動產品。所以傳說是一種暗語,所謂金豆子指的應該是玉米,那時候剛剛出現的一種新的主糧作物。

玉米的產量高,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都可以耕種,在華北一帶還可以在春小麥收割之後輪種、能多收一季糧食。更重要的是玉米不怎麼挑地,在房間屋後的空地都可以種幾排,而且玉米芯和秸稈還可以當飼料。

在那個年代、那種情況下,新出現的這種糧食作物,不管能不能從根本解決饑荒問題,也是給人們帶來了某種希望。所以傳說的金豆子,其實象徵了玉米粒,包含了人們的一種期待。而新糧食作物的引進,也是清朝葉人口爆發增長的原因之一。”

朱山閒又笑道:“哥倫布發現新大路,他是去找黃金的,結果最有價值的發現卻是玉米,然後傳遍了世界。玉米在我們那邊的鄉下叫六穀,也是說傳統的五穀之外又多了一谷,可見其重要『性』。”

尚妮接話道:“在東北叫苞米,也叫棒子,是說人傻的意思。我們宿舍的東北同學笑人笨的時候經常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