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麋鹿的故事(1 / 4)

039、麋鹿的故事

看著新聞的老外拿著樹龍蝦的照片時,丁齊又愣住了。圖片非常清晰,用手指拉大之後可以看見這種竹節蟲的很多細節,這種蟲子他小時候分明見過很多次。

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帶他去鄉下老家看望爺爺,有時寒暑假他還會在大伯家住一段時間,經常和村裡的孩子一起鑽山林玩。他見過這種竹節蟲,有的體形新聞照片還大,恐怕不止十二厘米。

這種東西並不常見,只是偶爾能發現,但是鑽山林的時候多了,見過的次數加起來也不算少了。老家那裡的鄉民不是生物學家,他們叫它樹蟲子,據說還可以烤著吃。但丁齊並沒有烤過樹蟲子吃,因為他不太敢抓。

樹龍蝦是世界體形最大的竹節蟲?那丁齊小時候見過的樹蟲子新聞照片還要大,而且形狀包括細節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應該是樹龍蝦。生物學家宣佈已滅絕了八十年,看來算沒有南太平洋的最新發現,這個結論也很可能是錯的。

生物學界的調查是基於統計學結論,多少年內沒有出現過可信的目擊報告,便可宣佈某一物種已滅絕。但實際在很多偏遠地區,有些人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物種,既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更沒有想到什麼生物學調研結果。

想到了老家山區見過的疑似樹龍蝦,丁齊又想起了另一種動物,此物學名麋鹿,俗稱四不像。丁齊可以百分之百的確定,生物學界對這個物種的調查結論,很多年來其實一直都是錯的。這種錯誤當然不是科學研究角度的錯誤,只是統計學結論與實際情況不符。

丁齊的大伯七、八十年代參加農田水利建設的時候,在山裡好幾次親眼見到麋鹿。近年來家鄉一帶的生態環境又變得越來越好,麋鹿出現的蹤跡也更多。後來丁齊也親眼見到了野生的四不像,他不僅見過,甚至還吃過呢!

麋鹿在當地被稱為“燜子”,丁齊不知道字怎麼寫,只知道讀音,這是家鄉山區的土話。記得有一年過年回老家,有鄰居在山獵了只燜子回來,全村每戶人家都分到了肉吃。丁齊當然也吃了,味道相當不錯!

野生動物如今是受保護的,偷獵被抓住了將受重罰,但是在山區農村,這種事時有發生,打個野豬、套只兔子啥的,只要不太過分,執法部門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是鄉里鄉親的,而且鄉派出所也那麼幾個人,哪能全部管得過來。

當地的野味,素來有獐、麂、鹿、兔的說法,排名順序是根據美味程度,也是說獐子最好吃,麂子其次。其實燜子肉也非常好吃,但由於打到的數量很少,所以未能進入排名,這不知是遺憾還是幸運。

麋鹿,鹿角、馬面、牛蹄、驢尾,故稱四不像,在《封神演義》曾是姜子牙的坐騎。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搶走了南海子皇家獵園豢養的四不像種群、將這種珍貴而異的動物運到了英國,在烏邦寺莊園豢養,並從此宣稱麋鹿在野生環境已經絕跡。

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生物學界宣佈的結論:麋鹿在全世界已經絕跡,只有英國烏邦寺莊園才有。後來世界生物學界也認可了這個結論,包括國內的,因為確實沒有在野生環境發現麋鹿蹤跡的科考報告。

1985年,透過外交努力,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協調下,二十二頭麋鹿從英國被送回北京南海子公園麋鹿苑,1986年,又有三十九頭麋鹿被送回江蘇大豐自然保護區,在國境內重新繁衍了麋鹿種群。

這是一段傳的故事,背後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對於麋鹿這個種群來說,這也是一段離的身世。可是在丁齊的家鄉、涇陽縣的山區,當地老百姓並不清楚世界生物學界的這個結論,四不像也從未絕跡。

有人在山裡看見了四不像,但這“證明”不了野生麋鹿的存在,因為沒有正式的科考報告確認。想在深山野林裡拍攝麋鹿是很難的,它很容易受驚嚇,大老遠聽見點動靜跑沒影了,留下的足跡又很像牛蹄印。更何況在丁齊小時候,老家整個村子裡也沒有一部照相機呀。

那麼被村民在山打到的四不像呢?那當然是被吃了,丁齊也吃過。沒有人會拍照留證據,這種事情是違法的,鄰居打到了將肉分給全村人吃,有大家共同保密的意思。

野生四不像的存在,在當地山區是不證自明的事實。但很多人只知道有燜子,連麋鹿是什麼東西都沒聽說過。

科考隊要想得到準確的資料,除非在深山野林裡大規模安裝觸發式拍攝裝置,但無論是組織科考隊還是安裝裝置,都是需要經費的,也沒人因為傳聞而特意跑到那裡搞科考。所以查閱任何公開的官方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