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丁老師課了
為什麼說它是“看似完美”的修煉體系,因為丁齊雖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出來了,但還需要在另一個人身印證。另一個與他以及在座江湖八門高人都不同的普通人。
此人應該沒有修習過八門任何一門的秘術,先前也無法發現小境湖。他透過修煉丁齊所總結的方外秘法,若能成功發現與進入小境湖,方可印證。
這個人選早已有了,他一直坐在大家身邊,是葉行。假如丁齊跑到別的地方找另一個人,說是要教對方這樣一套秘法,對方可能會把他當成神經病。但是葉行不同,他從頭到尾參與了這件事,瞭解所有的內情,無需丁作任何多餘的解釋。
葉行這段時間已經被這個團隊徹底地邊緣化了,雖然沒有任何人刻意排斥他,但事實他的確已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丁齊雖然也不怎麼待見葉行,但不論怎麼說,他還念著葉行當初的“好”。
大年初三的時候,假如不是葉行主動登門拜年、代表博慈醫療特意向他發出了邀請,丁齊沒有如今這一系列的收穫。雖說門檻後來已經被拆穿了,這些都是範仰在幕後運作,但畢竟是透過葉行之手將丁齊引進了這道門。
葉行等這一天也等了很久吧,估計心裡都快急哭了!
對在座的朱山閒等其他七位江湖高人而言,葉行的講授也同樣重要,起到的並不僅僅是參照借鑑作用。他們在實踐已經掌控了觀身境與入微境,因為各自都有修煉八門秘術的根基,但是另一方面,他們所修的秘術都不是專門用在這種場合的。
丁齊受到八門秘術的啟發,自創了方外秘法,但他可不管什麼江湖八大門的秘術,唯一的目的是為了針對這種情況,追求那可探索未知的身心狀態。朱山閒等人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界師”,也需要系統地去修煉這門秘法,他們以前所學的秘術反倒只是參照與借鑑。
或許也是受到莊夢周推薦的那本絡修真小說的啟發,丁齊將方外秘法的每一層次第的修煉也分為入門、知常、圓滿這三個境界。眼下只有觀身境、入微境、隱峨境這麼三層次第,且只有前兩層次第總結出了具體的修煉秘法。
觀身境如何入門?丁齊先後想到了很多種可以借用的方法,最後確定的還是心冊術,這正是他本人的經歷,也是他最熟悉的方法。但丁齊為了修煉觀身境入門而總結出的心冊術,已經脫離了心理醫生專業技能的範疇,畢竟他的目的可不為了培養一名催眠師或者心理醫生。
所以丁齊今天講授的心冊術,是他自己的心冊術,是方外秘法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種鍛鍊和訓練,從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開始,要能做到在腦海開啟一部“心冊”。
所謂的心冊可以是一份檔、一張地圖或一幅場景,但必須與現實事物有關,是對切身經歷的觀察與總計。如修煉冊門秘傳心盤術,有一個基本要求,是所走過的山川市井,要在心呈現出一個清晰的立體沙盤,並且還要有動態的變化過程。心冊術與之類似。
修煉心冊術到什麼程度才能符合要求?心理醫生對此是沒有標準的,但方外秘法卻有。將它清晰無礙地東西呈現出來,從現實客觀的事物,演化為腦海清晰的存在。假如做到了這一點,便可稱知常。
觀身境修煉到了這一步,“心冊術”變成了“心界術”。
所謂心界術,是身心自有一個世界,或者說身心是世界。傳說的很多修煉法門,可能都包含類似的觀法,但是丁齊不管那些,他所謂的“心界”,不是在定境觀想別的東西,是現實世界。
每個人身處的世界,它是清晰的、明確的,當一個人在清醒日常活動,他當時的精神世界是他所在的現實,透過感官轉化為知覺。而心界術的要求,是在心冊術的基礎,將每個人所處的現實世界亦顯化為精神世界。
世界是我的身心,這聽起來玄之玄,但丁齊的總結卻很簡單。
當觀身境的修煉從心冊術進入到心界術,便需要結合養練功夫。所謂養練功夫與丁齊先前所練並沒有什麼不同,是譚涵川當初幫丁齊總結的內養與外練之法。這是必須的,否則人無法維持消耗,將來施展秘法時可能莫名是眼前一黑,然後一頭栽倒暈了過去。
由入門到知常,觀身境到什麼時候才算修煉圓滿?心界圓滿便自然圓滿,它的衡量標準也很簡單,是能夠看見小境湖。
假如身心不能自成一個清晰的世界,又如何能發現未知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來說,世界是有意識的,這是一種意識的共鳴。
觀身境修煉圓滿,可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