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之態。
年輕人未經過多少生死,遇到這樣的事難免都勾動情腸。可太后、貴太妃入宮這些年來,經過多少事情?早已經是心如止水,遠的不說,就是近的,太皇太后去世時,貴太妃都是古井不波,沒有半點漣漪——是真正不覺得爽快也不覺得惋惜,彷彿看一朵花開花謝一般自然。如今也再難做什麼兒女之態,為順德長公主的去世大發傷春悲秋之嘆——這輩子,她實在是見過太多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突然地消逝,留下一個突兀的斷章,別說兒女,甚至連遺言都未來得及交代。這種命運跟前的無力感,她是早習慣了。
“雖說你孝心可嘉,但眼下畢竟疫病也不算完全過去,還是少出門為好。”她想著便叮囑皇后,“連著諸妃子,無事也呆在宮中,別出來走動了。那些內侍們,也別每日都出宮去,外頭肯定病患是要比宮裡更多……”
正說著此事,見皇后臉色有幾分有異,徐循一頓,“怎麼了?可是有話要說?”
皇后小心翼翼地說,“方才過來前,在宮門處遇見了陛□邊的小內侍,聽他說……陛下是又出宮去了。”
親政以來,皇帝閒時就很喜歡出宮,他自幼就是太子身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幾乎從未出過宮闈,後來登基為帝,也無人敢於帶他出宮玩耍,現在自己當家了,三不五時就要出宮半日,有時到晚方回。連郕王都被他拉著出宮冶遊過好幾次,還好,據郕王回宮說起,也不是往那等煙花之地鑽,只是更偏於體察民情、觀察百業,還有去碼頭看行船,去商鋪裡買東西的。這也算是瞭解世情的一種,因此即使是閣臣,也就是旁敲側擊幾句,都並未多說什麼。
不過眼下疫病未平就貿然外出,是有些莽撞了,徐循聽說,怔了一怔,便拿眼去看太后。
太后倒是行若無事,不過淡淡一笑,“皇帝行事,自有分寸,你也不必多擔心了。想必此去是不會在街面多加逗留的。”
自從皇帝接過大政以後,太后的態度與其說是放權利索,倒不如說是不聞不問。皇帝初初秉政,有時不免有些細節上的疏失,此時正是太后提點教導的時機,但太后卻從未說過皇帝一句不是,今日皇帝疫病未平就出宮遊玩,太后還是連一句話都不肯多說。
皇后倒也習慣了太后做法,聞言歉然一笑,“媳婦也就是白擔心,想來,陛下自然是有分寸的。”
太后都如此說了,皇后絕對也不會直言勸諫什麼,她並不是這樣的性子——縱使這半年來,後宮中萬氏、周氏都十分得寵,但她也未曾擺過什麼正宮娘娘的威風,雖然免不得明裡暗裡受些淡淡的委屈,但也是因此,和皇帝感情亦是極好,並未受到冷落。
因為順德長公主的訊息,宮中的氣氛一直都沒好起來,皇后又坐了坐,也便告辭而去。貴太妃待她走了,方才說道,“皇帝此時還要出宮,難道不知疫病未完,並不適宜嗎?聽姐姐意思,難道他在宮外是養了私宅?——不至於這麼沒出息吧?”
萬乘之君,要什麼女人沒有,宮外養私宅,簡直就是笑話,皇帝雖然年少慕少艾,在宮中所幸不少,但應該也不是這麼好色的性子。
太后搖了搖頭,也露出一絲諷笑,“也不至於如此……他應該是去王振那裡。”
貴太妃頓時高高地挑起了眉毛,“王振?”
“親政第二個月就去了,從此以後,政事上遇到煩難,總要過去一次兩次。”太后淡淡地說,“我倒是早知道了,怕你心煩,也就沒說。”
聽她語氣,是並不打算去管了,貴太妃有些費解,也不旁敲側擊,“當日在仁壽宮中,先太皇太后遺詔,是有些過火,但那是老人家的意思……依我看來,這一年多,皇帝對姐姐還是很尊敬的——還記得當日遺詔一頒佈,他也立刻就來清寧宮拜見了不是?”
“又何止如此,要說尊重,也還有許多事情,我都舉得出來。”太后明顯不欲多談,望了貴太妃一眼,又低低地嘆了口氣,“只是他這麼做是何用意,我也清楚,此子忍耐多年,正是一朝得勢、隨心所欲的時候,我就是說了,他又能聽我的嗎?倒不如不討這個沒趣得好。”
她又嘿了一聲,“我不說,他多去王振那裡幾次,自己也就知道收斂了——王振當日出宮是忤逆兩宮之罪,宮中誰人不知?要接回來就是落我的面子,他也未必會做到這一步。嘿嘿,若是我說了……”
若是太后說了一句,皇帝也許便反而非要把王振弄進宮裡來了。貴太妃也是深悉皇帝性子,聞言不覺詫異,反而釋然——過去一年間,皇帝的表現,實在是和她印象中的不符,聽了太后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