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可到,斛律光正在太行山修築長城工事。長城自秦時開始動工,當時主要有秦、燕、趙三國修築,在漢、晉都有陸續增修,因歷代修築長城主要作用便是為了防守北方匈奴,因此這歷朝數代修築的長城雖然跨時千年,但地址線路都差不多,漸漸首尾相銜。在東魏及北齊時期,為了加強防守匈奴、突厥,長城也得到很大的擴充。高歡時期召夫五萬置戍北山築城,西自馬陵戍,東至土登,修城一百五十餘里,正處於北通朔縣匈奴南下通道。高洋時期公元554年次黃櫨嶺。仍起長城,北至社於戍,修長城四百餘里,立三十六戍(北齊書),公元555年發夫一百八十萬人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今北京昌平北)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修長城九百餘里;公元556年自西河(今山西汾陽)總秦戍(今山西大同西北)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公元557年於長城內築重城,自庫洛拔(今山西朔縣西南)而東至於塢紇戍(今山西繁峙縣平型關東北),凡四百餘里;到了南北朝這時,長城方符‘萬里’之稱。高洋之後的眾位帝皇便對在這北疆邊垂之地這麼大舉耗錢費力不上心,雖皇帝不管,又不撥款,但斛律光知道這城牆的作用。到了便會自行領兵繼續修築,此時他正督步騎兵二萬,築勳掌城於軹關,築長城二百餘里,置十二戍,他修的這道沿太行山所築的西部長城,主要是用於防禦北周的東進。另這一年即公元565年,其弟斛律羨亦以北虜屢犯邊,須備不虞,自庫堆戍東拒於海,隨山屈曲二千餘里。
高長恭又接到青州快馬來報,家小尚無訊息,此時便有些心急,想盡快一舉重創突厥,好早日回返,如今突厥大軍齊至,難得的是連大汗也親至,便想設法一網打盡,永絕後患。與韓擒虎等眾位大將商議過,當夜發下令去,做好撤退準備。
第二日天未亮,鼓聲、衝殺聲響徹雲霄,大地顫抖,揚起的漫天沙塵裡十萬突厥步騎如潮湧一般氣勢洶洶攻來,作為經年宿敵,木杆可汗一股作氣發起了兇猛的進攻。高長恭甲冑在身,衣紫腰金甲黑,宿鐵大刀在手,也早已擺好陣勢嚴陣以待,阿六將他的頭盔遞過,有些擔憂道:“大人,你的傷還沒痊癒,恐怕不宜廝殺。”長恭只笑一笑,將頭盔面胄一合,一副在這種環境中被襯得更顯柔美的面容消失。他便是鬼魅一般衝殺沙場的蘭陵王。棗紅馬動,一馬當先向洶湧撲來的突厥兵迎去。天地震動,沙塵蔽日,鼓聲擂動萬城遠,三萬騎兵在後相隨衝上,雙方便是陷入一場混戰。
突厥一員大將尋了這鬼面過來,舉鐵鞭道:“蘭陵王,待我莫不脫來戰你。”高長恭大刀迎上,不肖三五回合,便將他斬落馬下,後面又一大將持槊攻來,長恭大刀架了,戰了數十回合,又圍了一突厥將上來,長矛直刺,高長恭閃身避過,左右招架,漸落下風。阿五、阿六、十五等幾個近身的隨從見到,紛紛縱馬來救。替他解圍。長恭脫圍,尚未轉了馬頭,迎面便是一突厥大將道:“看我莫不花取你性命。”又迎了,突厥勢大,終是不敵,高長恭左右瞧瞧,發令撤軍。齊兵便如潮水一般敗退,高長恭數年征戰向以攻堅英勇聞名,幾乎只進不退,只勝不敗。今日敗退便令突厥益發奮勇,人人爭先,要一舉將蘭陵王拿下。誰知高長恭進攻時衝得快,撤退時跑得也不慢,早由一眾親隨護了掉頭突圍而出,縱馬到安全地帶,方鎮定傳下令去,西撤九十里駐軍。高長恭的這支精騎兵機動效能比較好,當即連退九十里,突厥窮追不捨,隨後趕到,當晚各自紮營駐軍。
第二日清晨再戰,高長恭不敵再退,西撤一百二十里駐軍。雙方一攻一逃,期間五戰,突厥五戰五勝,只是三番五次都被蘭陵王險裡逃出,沒有擒住這宿敵,便是士氣高漲,此番誓要乘勝追擊,滅了蘭陵王。高長恭五戰皆負,連連敗退,一路西撤,這一撤撤到了太行山斛律光的地盤,本來在這裡埋頭修長城的斛律光此時早已擺好了雁陣相迎,雁陣顧名思義,其形中間凹陷,兩邊如雁翅一般伸展,攻守兼備,最宜於弓箭施展。待木杆可汗十萬兵到,兩邊雁翅伸出,與後面緊緊追來的兩萬段韶軍會合,便將這十萬突厥團團圍住,突厥兵雖然驍勇,戰術策略上還是差了一籌。與高長恭的五戰五勝,一勝而奮勇,二勝而得意,三勝而驕傲,這一驕傲第四勝時未免麻痺,這一麻痺第五勝時終於自投羅網,不辭辛苦被高長恭一路帶入齊軍設下的埋伏,成了甕中之鱉。此時高長恭方始整頓隊伍,道:“這些日子咱們退得夠了,敗得夠了,如今突厥已中計被咱們重重圍住,一場大勝功勞便在眼前,今日許進不許退,許勝不許敗,誰砍下的人頭最多便是誰的功勞最大。”掉了馬頭,領軍返回廝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