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談成功了吧。”郭珍很高興,結婚五年了,除了新婚那一段時間,張方建還是第一次陪著自己做飯。
“成功了,這一次談判異常的順利。”張方建一邊洗菜,一邊笑道:“這次把重慶益日、昌隆等好幾家棉紡廠的後勤主管都喝趴下了。他們全都同意增加訂購量,這幾個主管還要求我們提高生產能力,我們生產多少,他們要多少。我也沒想到,這次去他們的態度為什麼這麼好?以前不容易約出來,這次居然主動跑出來吃飯,還爭著要結帳。”
“重慶的紡織業要起來了,消耗量必定增大,老爸難道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
張方建繼續道:“如果我們廠滿負荷生產,從這幾個廠對我們廠需求量來分析,他們也要不了這麼多貨啊?我也不知道他們要這麼多貨幹什麼?”
“這都不懂?還幹銷售主管。”張揚想道:“這些人肯定是想當中介,把貨要過來給其他的紡織企業,從中間賺取差價。”以張揚三十年後的評判標準,此時的張方建確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銷售主管,但在這個時代,他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銷售主管。
郭珍正在切肉的刀停頓了一下,道:“這麼說,我們廠的產量將增加一倍,產值要過百萬了,這得賺多少錢?”
“聯辦廠的工作效率怎麼這麼低?”張揚很奇怪這個數字,因為張揚知道當時聯辦廠的職工可是百來號人,可只有一百萬的產值?差不多一個人創造一萬的產值,集體性質的企業能夠產生的得潤每人只有一千塊左右,比一個工人的工資多不了多少,也就是說,企業根本賺不了多少錢。
“一百萬啊!”張揚激動地道,把父母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去,當看到張方建得意的臉色時,張揚突然話鋒一轉:“怎麼這麼低?”
張方建一愣,臉上得意的神情消失,罵道:“你懂個屁。”隨即,張方建眉頭鬆開了,不好意思地笑道:“怎麼把你給忘了?”說著,拿出公文包,取出一包米花糖,遞給張揚,摸摸張揚的頭,道:“這是江津米花糖,味道很不錯的。”
在張揚的印象中,小時候,爸爸經常出差。每一次出差,爸爸都會給自己帶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東西。以至於小時候的張揚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爸爸出差回家,張揚一看到爸爸,必定衝上去把爸爸的公務包翻個底朝天,找自己的禮物,每次都不會失望。
張揚鼻子一酸,高興和感動的眼淚珠兒差點滾出來,強忍住淚水,接過爸爸的米花糖,並沒有開啟吃,而是放在一邊,拿出一沓報紙,對張方建道:“爸爸,我有話給你說。”
張方建回來的時候,他便聽廠子裡的人誇獎自己的兒子是天才,能夠讀懂報紙,自己還不大相信,這時見張揚把報紙拿出來了,也想聽聽張揚想說些什麼?於是,張方建一把將張揚抱起來,朝堂屋走出。
幾間屋中,堂屋的光線最好。
“爸,我覺得你應該跳出聯辦廠,出來單幹。”
“單幹?”張方建皺了皺眉頭,突然回過味來:“你是說當資本家?”話剛說出口,張方建額頭上就冒出了冷汗,趕緊站起來走到堂屋的大門前,向外看了看,見沒人,又像做賊似的把堂屋的門關上,拉開電燈。
張方建原本以為,這個兒子拿出報紙的目的,是指著報紙上的字對他炫耀:“爸爸,這個字我認識,讀什麼什麼。”然而,自己誇獎兒子一番。沒想到,兒子一開口便語出驚人。
張揚知道自己的父親有些迷信思想,每年都會請鎮上最著名的八字先生,也是張揚的外公算一算新一年的運程。這時候,張方建為了不讓人知道自己搞迷信,才會將堂屋的門關上,不讓別人聽到堂屋裡的談話。
張揚沒想到,自己也得到了父親這樣的待遇。
在84年的時候,對於改革開放的疑慮還是很多的,改革開放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成為時人最大的思想障礙。見識過文化大革命鬥爭的張方建,對於兒子說出這樣的話不嚇一跳才怪。看了一眼只有四歲的兒子,不知是福是禍。
張方建行事一向謹慎,對兒子斥道:“我是黨員,可不能搞資本主義。張揚,這些話你可不能出去隨便亂說。”
張方建的反應,在張揚的意料之中,道:“爸,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計劃經濟也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有計劃經濟,社會主義也要有市場經濟。如今,國家正在鼓勵展商品經濟,商品經濟只不過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渡階段罷了,改革開放的目標之一,便是實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張揚直接將後世鄧公的著名論斷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