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回答,告退回去了。回到坤寧宮,她還是覺得不放心。皇宮裡出了刺客,無論如何陸離逃不了失察的責任,但這只是最輕的。因為刺客是個侍衛,作為侍衛統領陸離就不僅僅是失察了,弄不好會有人說他和刺客是一夥的,再順著這條藤爬上去,陸家和葉家怕是都逃不脫干係。
葉脩名作為三朝元老兩代帝師,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什麼罪名都不怕,但唯有謀逆之罪,是任何人都沾不得的,他也不例外。且他的身份和地位太過敏感,若說他謀逆,也會有人信。到時候不用紀無咎動手,整個朝野的唾沫就能直接把他淹死。
其實,葉蓁蓁最怕的是,紀無咎故意把白的說成黑的。他是皇帝,忌憚葉家已久,若是趁此大好時機,給葉家扣個摘不下來的大帽子,將整個葉氏連根拔起也不是難事。
葉蓁蓁越想越覺得可怕,房間內明明溫暖如春,她還是覺得身上陣陣發冷。
不行,一定要在紀無咎動手之前,揪出真兇。
想到這裡,葉蓁蓁發現此事的一個疑點:刺客為什麼要殺紀無咎?
膽大包天到殺皇上,要麼是有天大的血海深仇,要麼就是謀反。紀無咎登基的時候大赦天下過一次,大婚的時候又赦過一次,他沒做過什麼大惡,即便賜死誰,殺的也是奸惡該殺之人,所以仇殺的可能性比較小。
要說是謀反,那就更奇怪了。謀反的道路大致有兩條,一個是農民暴/亂,一個是政變。現如今太平盛世的,農民都吃得飽穿得暖,誰和你去搞暴/亂;再說政變,想要政變,前提是你得有個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皇室一族據說是受過詛咒,代代子息稀少,紀無咎莫說兄弟,連親姐妹都沒有一個,旁支的又太遠,根本沒資格染指皇位。想殺皇帝?好吧,殺了他之後,誰來當皇帝?想當就當嗎?誰人能服你?
葉蓁蓁發現自己走進一個死衚衕。別說真兇了,他現在連對方殺人的目的都摸不清楚。
等等……殺人,殺人?如果……他並不是真想殺人呢?
葉蓁蓁的面前好像突然開啟一扇門。
她想到了蘇婕妤為紀無咎擋劍時那迅捷無比的動作。蘇婕妤一個弱女子,又沒練過功,怎麼會比她和紀無咎的反應都快?刺客在蘇婕妤和紀無咎的身後,想要看到刺客得先回頭,蘇婕妤沒事兒回頭幹嘛?而且,刺客出現的位置就在葉蓁蓁的對面,如果說看到刺客,也應該是她葉蓁蓁先看到吧?
再說,一個膽小的、沒練過功的、反應慢的女人,看到有人持劍跳出來,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驚懼和尖叫?她怎麼會跳過這一步,直接去為紀無咎擋劍?她怎麼那麼清楚對方的目標就是紀無咎?
所有的懷疑連成一條線,葉蓁蓁終於為這件事情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蘇婕妤想爭寵想瘋了,不知道是聽了誰的主意,也或者是她自己苦思冥想走火入魔……總之,她使出這麼個昏招兒,想作一齣戲,透過為紀無咎擋劍的方法重新博得他的好感。
如果真的這樣,那麼蘇婕妤就真的蠢到家了。此計看起來可行,倘若成功也一定會讓她東山再起,但是她就沒想過失敗嗎?一旦敗露,就會有無數人遭受牽連。這可是刺殺皇上啊,甭管你真的假的,都是絕對的罪無可恕,到時候蘇將軍晚節不保是一定的,甚至蘇家滿門的性命都可能陪進去。
不行,不行。一定要想辦法讓她或者他認罪,不能讓這把火燒到葉家。葉蓁蓁揹著手,在房間內來回地踱著步,滿腦子都是這句話。
40。暗流
皇上被刺;舉朝震驚。待聽說刺客是個大內侍衛之後;又一片譁然。
這些天;不少人都不著痕跡地和葉脩名保持著一定距離,因為不知道下一步皇上會如何對待他。
葉脩名和陸離並無直接的關係,所以這些天他沒有閉門謝客;而是該幹嘛幹嘛。雖然面上不露聲色;心裡卻也在打鼓。
說實話;他很懷疑刺客是不是紀無咎自己搞出來的。現如今那刺客被關押在刑部大牢裡,任何人沒有聖旨都無法接近;陸離也被軟禁在家中;由幾個侍衛看守。
這個節骨眼兒上;也不能讓葉家的女眷進宮去和葉蓁蓁打聽。
於是葉脩名就有點抓瞎。
此時身在皇宮的葉蓁蓁同樣抓瞎。雖然她對自己的猜測有幾分把握;但是……沒證據啊。表哥已經被軟禁起來;一旦罪名落實……她簡直無法想象那種後果。
不行;不能再自己悶頭想了,先去見一見蘇婕妤再說。
葉蓁蓁帶夠了人手,來到露華宮。蘇婕妤因為當初那一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