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苓算了算錢,光陳三他們這裡就賣了二十六兩八錢,前面那個老大娘他們賣了十一兩三錢八十五文,一共就是三十八兩一錢八十五文。 花捲、發糕跟粉條都賣完了,就剩下紅薯粉、饅頭跟豆腐了。 看著人走遠了,三叔婆他們才走出來,說話都有點打哆嗦,“小青啊,沒什麼事我跟你阿元叔就先回去了啊!” 蘇子苓:“三叔婆,不著急吃碗粉再回去吧,這一路趕得,都餓了。” “不吃了,不吃了,我們剛吃飯沒多久,”三叔婆是一分鐘都不想多留,人家能掙這錢,她是一點也不眼紅。 “那行,那晚上上家裡來吃飯吧,”想著粉條沒了,蘇子苓想了想,又補充道:“三叔婆,你回去的話看看我阿公他們在家沒,在的話讓他們給我送五十斤粉條過來,不在就算了。” 今天還早,都還沒到午時呢(12:00),再送五十斤過來,說不定也能賣完了。 “噯,知道了。”兩人匆匆忙忙離開,這地方他們是一秒也不願意多待。 季雲初她們在打掃衛生,蘇子苓就揹著揹簍又去撿菌子去了,她想著,抽空就過來撿點,抽空就過來撿點,等到了晚上,這一揹簍也該滿了。 蘇父送粉條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午時末了(13:00),蘇老爺子他們都跟著過來了,說是過來看看情況。 送了粉條正好可以在這幾個山頭撿菌子,等時間差不多了正好可以一起回去。 “阿公?你們咋都來了?”看到他們蘇子苓還挺驚訝的。 “想著這邊的山也有幾天沒來了,就過來看看,順便撿菌子。”蘇老爺子打量著棚子,“賣得咋樣了?” “還行,”蘇子苓幫著把粉條放進去,“早上帶過來的一百斤都賣完了,菌子醬也賣了兩百壇,發糕花捲那些也賣完了,就剩幾個饅頭跟豆腐紅薯粉了。” “賣了一百斤了?”老爺子一臉不敢置信。 蘇子苓點頭,“對啊,所以才讓三叔婆回去讓你們給我送點過來。” 蘇父掐了掐自己,“我的個乖乖,這一百斤你一上午就給賣完了?那咱們家裡那點也賣不了多久啊!” “還不夠賣呢,若是帶的多估計都被那商隊一掃而光了,他們說了,八月節的時候會路過這裡,讓咱們多備點,有多少他們要多少。” 聽到蘇子苓的話,蘇父跟蘇老爺子對視了一眼,蘇父道:“爹,再收點紅薯就請人開工吧,不然估計還真接不上。” 蘇老爺子點點頭,“這兩天就安排。” 餘下幾日,蘇子苓每天跟著跑山坳裡賣粉條,多了一天一百來斤,少的時候就是五六十斤。 家裡的粉條存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減少,她跟著跑山坳裡,饅頭花捲那些就開始加量了,她還新添了一個吃食,炸菌子。 都是在山坳裡現炸的,實在是家裡曬乾的雜菌太多了,天天撿,曬了好幾麻袋了,想著後續還要繼續撿,就想著把曬乾的賣了一點。 香香脆脆麻麻辣辣的炸菌子也很好賣,大多數人都是現吃一碗,又要帶著路上吃一碗,而且也很實惠,八文錢一碗,又香又脆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蘇子苓忙著賣粉條,老蘇家裡則是忙得熱火朝天了,蘇老爺子又去請了人幫忙做紅薯粉。 這次不帶飯了,一天十二文的工錢,請了十個人幫忙,因為…… 紅薯越來越多了。 本來只是收村裡的,後面慢慢的外村的也來賣,哪怕隔得很遠,他們也來了。 一傳十,十傳百,親戚傳親戚,好傢伙,大家都知道她們家在收紅薯了,還是一文半一斤。 請了十個村民,再加上自己人,做了三天了,還沒做完。 人倒是夠了,就是地方太窄了,都活動不開。 晚上吃飯時,家裡人就在說這個事,“阿公要不咱們把旁邊地買了,批下來蓋個作坊吧,專門用來做紅薯粉的。” 看老爺子猶豫,蘇子苓又補充了幾句,“咱們也不用蓋青磚瓦房,就普通的木房就行,不過到時候地上得用石塊鋪一鋪,不然土地板的話到時候估計就和了跟秧田一樣了。” “馬上就要種紅薯了,到了十一二月,紅薯只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再蓋可就來不及了。” 聽完蘇子苓的話,蘇老爺子終於拍案了,“行,我去找里正把地批下來,等紅薯種下去了咱們就開始蓋。” 蘇老爺子深知蓋房的不易,青磚瓦房最貴,六十到一百兩不等,木房次之,但也要三十到五十兩,草房最便宜,十兩不到就能蓋好。 雨說來就來,纏纏綿綿的下了好幾天,終於是在中元節過後那天晴了。 天一晴開,全村人都開始種紅薯了,往年種的還沒這麼多,但在知道老蘇家今年還會繼續收紅薯後,不管是賣過的還是沒賣過的,都打算多種一點。 中元節的玉米已經開始上黃點了,到了八月份左右就可以收了,所以現在種紅薯剛剛好。 既影響不到玉米的成長,玉米樹還能給紅薯苗遮擋太陽,大大的提高了紅薯的成活率。 本該是清閒的季節,家家戶戶卻忙得沒空回去吃飯。 雨剛晴正適合扦插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