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十七年,六月初七。 白聖正式冊封漢王李恪,為大唐皇太孫,李世民都下來了,白聖是理所當然將年號,重新改為原身的武德年號。 算下來此時就是武德二十七年。 針對全國官吏的考核即將開始,總不能還讓李恪以王爺身份主管此事,所以白聖才會特地在此之前,將他冊封為皇太孫,好讓他能名正言順主管此事! 冊封結束後的當天晚上,白聖特地將另外三個先前考試拿到優秀,同時一直跟著李世民學習的兒子召進甘露殿。 “不用行禮,都坐下來吧!” 李元嘉他們一進來,白聖便說道。 “諾!父皇!”雖然白聖說了不用行禮,但他們還是行了個簡禮才坐下來。 “今日可有怨言?” 雖然很早之前,明白人應該就能看出來,白聖更屬意漢王李恪繼位,但先前他們四個的待遇確實是一樣的,白聖難免有些擔心他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所以這才特地把他們找過來,想跟他們把事說開了,談談心,彼此安心。 “不敢!” “父皇看中漢王的態度早已十分明確,我等皆是知曉,所以並無怨言!” “怨言倒是沒有,只是有種塵埃落定之感,先前內心總是難免還抱有那麼一絲希望,如今倒總算徹底安心了。” 怨言或者說不滿,他們肯定不可能沒有,但也不會太嚴重,就如剛剛他們說的那樣,白聖看重漢王李恪的心思已經十分明確了,他們心裡應該有點數。 本來就沒怎麼抬舉他們,也沒給他們希望,塵埃落定,自然不會太失望。 “看來還是有。 今日叫你們過來,就是專門為了說這事,先前的玄武門之變,我想你們應該都很清楚,雖說世民有錯,但朕又何嘗沒有問題,終究是朕給了他希望,放縱了他的野心,當然了,也有他能力確實強的緣故在,有了這麼次經驗或者說教訓後,朕絕不希望看到舊事重演。” 說到這,李元嘉他們趕忙俯首道: “父皇放心,我等必不會如此,如果您實在不放心的話,我們也可以放棄現在實權,只做一個普通虛爵王爺。” “沒錯父皇,我願意放權!” 他們三個是理所當然以為白聖在敲打他們,當即便果斷表示,願意辭去現在的一切職位,只保留虛爵王爺頭銜。 秦王李世民都不是他們父皇對手。 他們何德何能? 還是放權保平安為妙…… “不用怕,你們這麼做,搞得好像朕有多恐怖似的,世民他做了那麼多錯事,朕不也沒殺了他,朕不是在敲打你們,是確實有事要跟你們仔細商量。” 說到這,白聖頓了頓才又繼續道: “做太上皇的那段時間,朕有想過很多,也有想過是不是把所有非太子之外的其他皇子當豬養,就能避免類似於玄武門之變的事情再次發生,但沒誰能保證太子絕對不會出問題,一旦太子出問題,剩下皇子都是廢柴,更是禍事! 思來想去許久,朕最終的想法是。 重新恢復分封制。 朕發現很多大臣根本就不瞭解上古周朝的分封制,只簡單粗暴的將之理解為把國內的土地分封給皇子,容易造成國家內亂,以及國土分崩離析等禍事。 但實際上,周朝初期分封出去的那些土地,大多並不在周王室的掌控範圍內,有的甚至就是單純劃塊地,告訴某位侯爵那塊地歸你了,你自己去拿吧。 比如秦國,他們花了百年時間,多少代人,才勉強將國土徹底穩定下來。 周王室衰亡是衰亡在,他把周邊土地都分封了出去,根本沒有給自己留下擴張的方向和餘地,反倒分封出去的那些諸侯外面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開拓。 再加上後來還不斷分封原有土地。 最終自取滅亡。 朕的想法是劃定九州,將新劃定出來的九州區域,全部定為我朝的固有領土,九州之外的地方都可以分封出去。 朕可以給你們提供些支援! 代價就是你們要奉我為宗主國,你們為附庸國,每年上供一定稅收,具體細節還沒計劃好,我只是先跟你們透露一下有這麼個想法,如果你們也有裂土封王的念頭,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了。 當然了,如果你們不願意冒這些風險,做個普通王爺也行,但就不要有什麼其他想法了,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白聖這麼做,除了不想皇室成員當中有能力的被埋沒,最重要的還是為未來,徹底拔除世家門閥隱患而做準備。 世家門閥雖然根深蒂固,並且極大阻礙了階級流通,阻礙了寒門乃至於平民的上升通道,但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壞人,都該死,白聖是想將他們拔除。 並不是想將他們全部剿滅乾淨。 與其把那些人殺了,或者說把那些人貶為奴隸,流放幹苦力活,還不如將他們打發到境外,讓他們去弘揚文化。 以及順帶著同化外邦土著。 這麼一來的話,提前佈局裂土封王以及分封制,就相當有必要了,除此之外儘量將爭鬥引向境外,讓大家不要內鬥,而想著外拓,對於國家的延續等各方面其實也有好處,最重要的是經過這些年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