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入新世界,以及新的宿主體內,白聖很難得見到了原身,也就是說此時原身還沒死,只是身體已經很差。
不過對此白聖也有經驗。
很快便將大概情況如實告知對方。
“叛軍已經入宮,卻沒想到,朕竟還有如此奇遇,不過不知仙家可否告知朕未來之事,也好仔細斟酌番遺願。”
瞭解情況和白聖身份的武則天。
很快便直接問道。
晚年的她已有些糊塗昏庸,出於對兒女外臣的不信任,只能重用男寵把持朝政,不過此時的她倒是十分清醒,並且迫切的想要知道未來如何,準確來講是,她擔心的那些事情,會不會成真。
她之所以年紀大了,甚至病重也死死不放權,除了與歷朝歷代的皇帝一樣眷戀權勢外,更重要的還是,她知道自己反對者太多,得罪的人和勢力太多。
一旦放權,她怕自己難以善終。
卻沒想到即便她已經立下太子,也已經準備將皇位還給李唐皇室,卻還是有人迫不及待,趁她病重,直接兵變。
故而她對未來已有不好猜測。
“你想問什麼呢?你的話,應該是明天,哦不對,是後天就直接退位了。
沒多久便以高宗皇后身份葬乾陵。
武家被清算,但清算的並不是很嚴重,比呂后的孃家呂氏好多了,依舊有不少人活著,再然後就是中宗李顯順利登基,他的皇后以及他的女兒都想效仿你,一個想當皇帝,一個想當皇太女。
再後來就是李顯暴斃。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擁立李旦登基,過程順帶殺了上官婉兒,兩年後李旦禪位李隆基,次年太平公主涉及謀反,被賜死。
之後李唐後宮便再不得干政。”
白聖並未添油加醋,就連一些史書記載,但根本不靠譜的資訊她都沒說。
比如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李顯。
她們除非腦殘,否則根本沒有理由去毒死李顯,就算真要毒死李顯她們也不會那麼急,怎麼都得準備充分,羽翼豐滿之後再提這事。而且這一言論是在唐隆政變的時候才有人提及,唐隆政變之前並無人說,顯然只是個藉口而已。
讓唐隆政變光明正大些的藉口。
“唉,我就猜到如果太平不能登基稱帝的話,恐怕難有善終,顯兒的死怕是也有問題,他本身應該並無逼宮造反的想法,只是被手下大臣們裹挾逼迫。
唐隆政變被殺的上官婉兒,應該是李隆基動的手吧,太平不可能對上官婉兒這麼幹,果然到最後還是看誰狠。”
“太平的手段終究不夠狠辣啊。
顯兒旦兒和太平他們三個,都不是當皇帝的料子,這個李隆基倒是足夠心狠手辣和果斷,他這皇帝當的如何?”
多年的政治經驗,讓武則天很清楚好人不等同於好皇帝,特別是在李唐皇室這種父慈子孝的環境下,手段如果不夠狠辣的話,那很可能就是直接死亡。
或者莫名其妙的死亡。
雖然武則天有些不滿於李隆基害死了她女兒太平公主,但她也清楚太平的權勢對李隆基已經有了極大威脅,如果她處於李隆基那個位置的話,恐怕也會對太平動手,所以她真無法置喙什麼。
現在只想瞭解李隆基功績如何?
“他死後被人稱為玄宗,十分標準的先明後昏之君,後人一般認為,如果他能少活二十年,跟太宗皇帝一樣五十出頭就去世的話,說不定死後名聲能超過太宗皇帝,或者最起碼不比太宗差。
奈何他多活了二十年,所以既是他將大唐帶進極盛,也是他將大唐帶入深淵,從他之後大唐基本就是苟延殘喘。
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皆由他起。”
“較出名的事件是一日殺三子,一天之內殺了三個兒子,還有就是,將他兒子壽王的王妃納入後宮,封為貴妃。
對了,他母親是您的侄孫女。”
白聖繼續相當誠實的說道,這些都是無人置喙的事情,沒什麼不好說的。
不得不說,武則天果真見多識廣。
對此雖然有些驚訝,但遠不至於崩潰或者憤怒,只是有些感慨以及惋惜:
“果然天下難享百年盛世。
這位仙人,我有想法和目標了。
我想您用我的身體,再活個三五百年,給天下百姓帶來三五百年太平日子過,您若是能讓天下太平三五百年,那這三五百年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