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就索性泡在股市裡。
可惜,連上了幾年的“班”,最初投進去的一萬多還是一萬多,有時候漲點,有時候縮點水,總沒大起落。這次可能是縮水最嚴重的一次,據他說,如果現在硬要拋的話,頂多只能拿回三四千元。
林爸今年50歲,離退休還早,但在單位已經屬於二線員工。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待到二十年以上,即使沒有混上一官半職,也多少有點特權了。中國人是最聰明的,“資歷”這東西,如果不能用來謀權,也就是謀錢;那起碼也要謀點清閒。林爸就屬於謀不到權就轉而謀清閒的那一類。
他現在所在的科室,是鋼廠下面一個分廠的宣傳部,一共只有五個人:一正科長倆副科長仨科員。要開會啥的,正科長上;要寫材料啥的,科員上。作為副科長之一的林爸,就這樣被“架空”了,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喝喝茶看看報紙,還美其名曰,及時掌握資訊,提高業務水平。
男人混到他這個程度,成功自然談不上,但也不算很失敗。比起那些下崗拿低保,或連低保都沒有*到處打零工賺生活費的人,他又算幸福的了。身在國企,工作清閒,工資有保障,其他社保醫保這保那保的都很齊全,家裡也早在房價大漲之前就買好了房子。
總之,他屬於那種很多人羨慕的,沒有後顧之憂的人。
可是太平淡的生活,太平穩的人生,對一個有野心的男人來說,不見得真的就是幸福,也不見得真的就滿足了。
雖然從表面上看,林爸很平和,很淡泊。在家裡,對一家之主的寶座毫無覬覦之心;在單位,對科長的寶座亦毫無搶奪之意。但只要是男人,就是跟公雞一個品種的,好強好鬥那是雄性本能。
尤其像林爸這種勤學苦讀從農村考出來的娃,那更是如此。他要不是個好強的人,當初也根本考不出來。
這裡要說明一下,林爸和林媽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大學生。那時候的大學生可不比現在,一百個人考有七十人能上。那時候,一百人考有十人能上就不錯了,校長要戴上大紅花接受上級表揚接受家長吹捧。
林爸讀的又是農村的普通中學,地處偏僻,教學質量差,高考的時候經常“剃光頭”,也就是,那一屆參加高考的畢業生一個都考不上,升學率為零蛋。
也就可以想見,林爸當年是怎樣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映雪苦學囊螢照讀三更燈火五更雞……最後才完成了鯉魚跳農門的偉大壯舉。進了城裡的大學,然後又進了城市的工廠,娶了城裡的媳婦——雖然跟他一樣是山窩窩裡飛出的金鳳凰——當上了地道的城裡人。
當了城裡人,可是在城裡始終沒混出個人樣來,林爸心裡那個憋屈啊。當初畢業的時候被分配到工廠,還鬧過一陣子脾氣,最後用這樣的理由才說服了自己:中央領導人也不是一畢業就分配到政治局,他們也是從基層做起,慢慢上去滴。
這個遠景宏圖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還很清晰,三十五歲逐漸模糊,到四十五歲,已經是偶爾才會在夢裡閃現的隔世之境。
仕途無望,那就奔錢途吧。於是,他咬牙狠心提出了一萬元投入股市,開始了股民生涯。
您也許會說,一萬元炒個什麼股啊,只有拎著菜籃子的家庭主婦才會拿區區一萬元私房錢去炒股。林爸好歹是個大型鋼廠的副科長,每月薪水不低,怎麼著也該拿個十萬去炒才有派頭,也才有賺頭。
可是在林爸看來,拿一萬元去炒股已經很冒險了。他原本的打算是,投入一萬,每天揀漲幅大的買,當天買,當天賣;一般漲勢良好的股票,不會只漲半天就跌吧,他就買這樣的,然後當天就賣出去。這樣,他的股票就每天都在漲,每天都有錢賺。等賺到一萬,就把本錢退出來,只用賺的錢去炒,那時候就完全沒有心理壓力了,想怎麼炒怎麼炒。
理論聽起來無懈可擊,林媽當初也是聽了他這一套才以壯士斷腕的狠心加決心提了一萬給他的。
林爸貫徹這套理論倒也真沒虧多少錢,五六年了,一萬還是一萬,也不知道為什麼,始終沒湊齊純得利的那一萬,所以本錢一直沒退出來。幾個月前,在股市一片凱歌聲中,林爸終於放棄他堅守了幾年的炒股理論,只買不賣,把股票鎖進自己沒有鑰匙的櫃子裡。
結果,股市一夜風雲色變,他的股票被徹底套死了。
他透過股市賺錢的美夢也被徹底擊碎了。
但希望是永在的,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會為你開一扇窗。
林爸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