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半真半假地笑道:“好呀,你是不是真讓?你要是真讓,我可就真要。說真的,你男朋友很有成熟男人的魅力,這樣的男人最吸引年輕女生了。”
這個女生是一九九〇年出生的,今年剛滿二十歲,歲數整整比項軍小了一半,卻毫不在意年齡方面的差距。口口聲聲地說就是喜歡成熟男人的魅力。當然,這個成熟男人的前提必須是經濟基礎良好。如果是那種穿一身藍工衣在街頭拖板車送貨的中年大叔,她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
所謂少女傾心於成熟男士的魅力,那魅力中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們比年輕小夥更為紮實的經濟基礎。年輕貌美的女孩願意去愛的中年男人幾乎不是有名就是有利,處於名利光環的籠罩下。沒有哪個漂亮女孩會愛上一個既沒名也沒利的老男人。
秦昭昭還在為項軍的年齡偏大和繼母問題猶豫不決,“90後”的女生卻在這方面表現得如此百無禁忌,她只能苦笑。
項軍很討厭這一類赤裸裸拜金主義的女孩子,“找物件是講心、講感情的,這些年輕小姑娘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個個都先講錢講條件。有錢人也不是傻瓜,明知道你只是衝著錢來的還會要你?至少我是不要。”
項軍那句“找物件是講心講感情”的話,讓秦昭昭心中一動。這原本是很簡單的道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明白,最先考慮的是職業、收入、房子、車子、存摺之類的外在因素。同時她也為自己感到慚愧,像她當初之所以會選項軍,除去他是個好人,對她也好之外,他的職業穩定收入豐厚亦是一部分原因。她想她和那個小女生比起來,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如果真正要講心講感情,林森絕對比項軍更能讓她動心動情。雖然高中時代她並沒有喜歡過他,心裡眼裡都只有喬穆,但是他對她的情意之真之深,曾令她為之深深感動。
然而這一刻,作為一個已經二十八歲青春遲暮的女子,在為自己的後半生選擇伴侶時,該如何側重?該講感情還是該講條件?最典型的選擇方式,無非就是看兩個男人誰能為自己將來的生活帶來更多益處。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每個人做任何選擇都會先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如何讓自己獲益更多。如果從利益方面衡量,林森明顯不如項軍。項軍已經是深圳一位事業小成的成功人士,房子車子都有了。跟著他不說大富大貴,至少女人都渴望的安穩小康生活是不成問題。而林森只是駐守在偏僻海島上的一位現役軍人,要什麼沒什麼,跟著他隨軍只能在島上過清貧日子。
秦昭昭不是天使,她不可避免地要先為自己著想打算。項軍是離過一次婚的人,再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的。他們在一起相處的幾個月裡他對她很好很有誠意,如果嫁給他婚後生活是可以預見的舒適穩定。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將來出了什麼狀況要以離婚收場,她在物質方面也不會吃太多的虧。在這個現實的世界,有補償永遠好過無補償。
如果選擇林森,風險則要大得多。撇開物質利益方面的種種問題不談,秦昭昭最顧慮的還是多年未見,他們都沒有更深的接觸與瞭解,一切都還停留在少年時代的印象裡。如果她勇敢地拋開一切跑去廈門和他在一起,萬一到時候彼此都感到失望怎麼辦?她已經二十八歲,她已經沒有青春賭明天了——她、輸、不、起。
理智告訴秦昭昭不要再猶豫遲疑,就讓生活在既定軌道上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一動不如一靜,別去改變它。有了項軍這棵樹,她大可以放棄整片“森林”。但是感性卻總在夜深人靜時分來敲打她的心:你真的要放棄林森嗎?放棄一個愛了你那麼多年的人?你對他也不是沒有感情啊?
秦昭昭無法否認自己在心裡一直為林森保留著一個特殊的位置,也對他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最初是因為感動,只因她也曾傾盡全力去愛過,所以深知他對她的情義無價,值得永遠珍藏。十年後的再度重逢,當她察覺他依然對她舊情難忘時,感動更深,深到每每念及時心都會隱隱悸動。由心靈的感動到心靈的悸動,這是不是愛的進化?她有時候都不敢細想深究。
心裡不願正視的問題,潛意識卻不肯罷休。在街上偶遇穿軍裝的人,她會下意識地多看幾眼;在網上看到有帖子召集驢友們一起去廈門玩,馬上就會聯想到小嶝島;有次去銀行辦事,坐在等候區等待電腦叫號時,坐在她身旁的一個年輕人閒閒地用五指在椅子扶手上輪流敲著,敲出一連串如馬蹄噠噠般的聲音。那聲音乍一入耳,就讓她整個人都僵住了。
那天秦昭昭從銀行回到家,一路都是夢遊般的腳步。整個晚上,她反覆聽著張學友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