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費了很大的勁才從山上繞過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作戰地帶,跨過了長城。
站在廢墟一樣的長城上回望關外,三人默默無語。國破山河在,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還鄉。
三個人下了山順著小路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大路上。一人一輛腳踏車,身上彆著槍,車上大包小包的,慢慢的就與逃難的人混在了一起。
這條路上逃避戰爭的人很多,基本都是平民。有趕大車走的,馬鞭子甩的賊響,有人往邊上靠,那鞭梢直接就甩到耳朵邊上爆響。
王南開始只當這車老闆子脾氣不好。後來才看到,不少大車前後的人都是把槍亮出來的,甚至直接驅趕接近了的那些手上沒有東西的人。
三個人沒有經歷過這場面,卻也留意起周圍的這些人來。
等到三個人邊走邊吃東西的時候,很多人就圍了上來。
當二丫給了幾個孩子一人一個糖塊的時候,『露』出了她那腳踏車上其他的吃的。老的少的就開始往身邊湧,嘴裡說著:行行好,給口吃的吧。
三個人膽量夠大的了,卻也被嚇了一跳。
王南直接把槍掏出來,那些人就退後幾步,就在那裡圍著三個人。
二丫後悔了。她只是看小孩子可憐,給了幾塊糖塊,誰想這大人小孩子就一起圍了上來。
他們不知道,對逃難人、討飯人,如果你不是開大鍋救濟的話只能私下偷偷的給對方一點吃的。
人在餓了的時候,為了口吃的什麼危險也不管。當饑民多的時候,他們就會變身成一個四處尋找食物的巨獸。
問題在於,這些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總會先找那些善良的、好說話的的人討要吃的,給了這個那個要,不給你就會被語言譴責,圍上來的人多了,又總會有人站出來以正義的名義,帶領這些人搶光你家所有的糧食。
歷史上無數這樣的事例,結果都是做善事的人家破人亡。而這些饑民就變成了暴民,他們只要吃了一個甜頭就會轉向下一家,最後把這片地方能搶的都搶了,再去下一個地方,直到被官府平掉,或者又被人用各種仇官仇富口號忽悠住形成了所謂的農民起義。
中國的農民靠天吃飯,十年八年總會有些地方出現饑荒,或者被戰爭搞的顆粒無收。不說形成饑民的具體原因,只說這種場合如何自善其身的話,首先就是不能『亂』救人,救也是給粥棚捐糧捐物。經驗和教訓不會自己開粥棚,官府也不讓。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手裡有武裝,有防止別人攻擊的手段。比如五胡『亂』華時代北方的漢人建的塢堡,現在大地主家的高牆炮樓,第一目標卻都是防範饑民成匪。這些人的初始想法還真不見得就是要當地方一霸,多數人家開始時也只是求個自保罷了。
西方城堡文化出現的更早,因為地域原因、人口數量、建築風格、文化與風俗等種種原因,形不成這種大規模的饑民,可能會有救濟的人。
在中國,先救濟饑民的小家小戶很容易成為這些人最先攻擊的物件。一些死硬不救人的,或者有武裝的大地主大富人,卻往往活到了最後。對這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下一下中國的塢堡史和外國的城堡史。
這是真實的『亂』世人生經驗。沒有老一輩的教誨,王南三人怎麼也想不到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王南心裡也嘀咕著,李秀更是對著他直接說出來自己的想法:“要是沒槍他們就上來搶了吧?”
似乎是有什麼風聲傳了出去,圍的人越來越多,起碼有一百多號人把三人圍成了個大圈子。是有些想找吃的人,更多的還是看熱鬧的。遠處的馬車都停了下來,車老闆子就站在馬車上看笑話。
三人就把長槍短槍都端了起來,王南看到佔多數的人身上都揹著包,臉上也沒有餓著了的樣子,他覺得這些人就是過來搶東西的。
就大喊了一聲:“都往後退,再不退不管你男女老少,一槍打死你”。
有些人退了幾步,有些人在原地猶豫,有些人似乎準備往王南這裡衝過來。
王南對這些想衝過來的人非常敏感,立刻往這些人的腳下開槍,20響轉了一圈,多數人被槍聲嚇的往後跑,人群呼啦就散開了,可還有幾個人站在原地。
王南剛把槍對準他們,不遠處就有人喊話:“把槍放下,人離開腳踏車”,王南轉過頭去,看到三十米外幾個土包的後面有幾個腦袋『露』了出來,槍口對著王南三人。
王南心中十分驚訝,嘴上卻喊了句:“什麼人?”
站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