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翻出手錶看了下,就說:“別睡了,直接回到大墳那裡,早上應該能到”。
三人黑燈瞎火的就往回走著。
在路上,三人開始檢查扒來的背囊。
背囊外面掛著雨衣飯盒之類的東西,裡外有幾樣東西每個背囊都有:軍用雨衣、綁腳、棉手套、襪子、腳墊,還有一雙備用的高幫羊『毛』皮鐵釘大頭鞋。
東北林區的野外生存最大的問題保暖。三人多少懂一些,特別是與抗聯生活的幾天中也知道了他們如何在密營中生活的,他們說的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製作,可這幾個背囊裡,這些東西都已經變成了討伐隊的標準配置。
三人稍一想就坐在地上,『摸』著黑,給自己換上了這些東西,兩個女人往腳上包了不少布才穿到鞋子裡。
冰天雪天在野外行走過夜,最要注意的是脖子和腳腕,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鞋裡進雪。
狗皮帽子、脖套、棉皮襖、只分出拇指的棉手套、大棉腿、綁腿、高幫棉鞋這身裝備是必備的,袖子口也會縫個布帶,必要的時候紮起來。內衣、襪子也必須是吸汗的。
雨衣是必備的,下雪時穿防止溼了衣服,睡覺時鋪在最下面能隔寒氣。
如果不是穿老林子,雪撬是很好的載物工具,也可以當做過夜的床。
三個背囊裡除了這些穿戴,就是吃的東西和彈『藥』。
天太黑,東西只能『摸』,又看不到路,李秀看了下討伐隊所在的遠處山巒方向,就開啟了手電筒。
二丫藉著手電筒的光亮,發現她『摸』到的子彈是.45的。王南也在他扒的背囊裡找到了『毛』瑟子彈。
李秀一手拿著手電筒,另一手不太好掏背囊裡的東西,就讓二丫看下她手裡這個背囊裡是有啥子彈,二丫『摸』了半天,就把那包拿了過去,說裡面全是吃的。
這下三人吃的和子彈都多到有些帶不動了,可連王南都捨不得丟,只好把這些東西跟原有的包合了一下,丟掉了兩個背囊皮,留下了一個由王南扛著走。
討伐隊的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看明白三人留下的蹤跡,等追回到大墳邊的時候,卻只看到了三人祭拜的痕跡。
從雪上找到了三人的去向,蹤跡卻是向湯原縣城而去。
討伐隊的人嚇了一跳,急忙趕到了湯原縣城。
卻發現縣城裡風平波靜,守在路口的人並沒有看到三個人的蹤跡。
望著四通八達,路上的雪不是被清掃就是已經被踩平了的道路,討伐隊直接傻眼在那裡,他們再會追蹤也沒辦法,就這麼失去了三人的身影。
王南三人卻是躲在公路邊的雪堆裡,看著這些人進了湯原,沒有起身,等討伐隊往回找了一圈又離開時,才起身回到了大墳處。
三個人晚上回到山上睡覺,白天到就到大墳去修整,這樣陪了親人們幾天。
討伐隊沒幾天就調整了過來,人手一撒開,就找到了三人。
前來偵察的人發現王南三人後不敢追擊三人,三人也同時看到了他們,拿上東西就大搖大擺的進了山。
等討伐隊的人都過來時,又跟上了王南三人的腳印。
這回討伐隊里加入了不少關東軍的精英們。他們小心的跟著王南三人,不得到機會絕對不出手,隊伍的後面還有四個迫擊炮分班。
這時天大晴了起來。
三人走在山上,雪反『射』的光線晃的眼睛生痛,李秀和二丫有點後悔沒拿上墨鏡,一個勁的嘟囔。
王南為了不被煩,只好答應去大地方是給她們一人找兩個墨鏡,耳朵這才清靜了很多。
抗聯戰士說過,南岔(也就是糖梨川)正在往北邊修鐵路,三人就連夜向西,走到了湯旺河邊。
這條鐵路是日本人為了拉小興安嶺的木材資源,準備從南岔修到佛山縣(後世嘉蔭)再轉入烏雲縣(後世嘉蔭烏雲鎮)的鐵路支線。
先修的是第一段,從南岔到伊春街。六十年代為了更好的多采木材,又修到了烏伊嶺。烏伊嶺是小興安嶺的分水嶺,鄂倫春語幸福嶺的意思。
現在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的,鐵路工地都停工在那裡。
冬天是車老闆子生意最紅火的時間,火車道邊的小公路上,車老闆子不停的在往南拉著木頭。
三人上了小公路,找輛北上的空車搭上,坐著馬車,輪流睡覺著開始往北走,後面討伐隊的人,問了下路過的馬車就知道他們怎麼走的,卻也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面有學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