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再送回祖國,讓中國人也有合適的武器打擊日本人。
王南簡單的幾句話,就把自己的意圖說完了。
陳嘉庚與幾位華人名流都互相看了半天,隨後一位林姓老者問王南:“王將軍的錢是從日本人手裡搶來的嗎?”
王南肯定的回答:“不錯,搶了幾次的錢”。
幾個人默默無言,一個年輕一些的後人忍不住問了句:“將軍為何不在國內捐款?”
王南有點吃驚這個問題,他疑『惑』的問:“為什麼要捐款?”
停了停,他想到了這個人問的意思,接著反問:“往哪裡捐款?”
這話問的有點不太對勁。
幾位華僑名人都是老江湖,立刻抬起頭來,陳嘉庚帶頭問道:“王將軍沒有看到報紙?”
王南愣了下:“我從香港上船到現在都沒看過報紙”。
那個年輕一些的後生立刻從包裡掏出一張南洋華人自辦的報紙。
上面的標題霍然是《王南將軍攜鉅款移居南洋》,王南嘿嘿一笑,眼睛就掃向正文。
正文都是引述自國內大報的摘要,王南三下兩下看完六七個轉載的內容,最後看到了編者按。
編者按上居然寫著,望王南將軍帶動華僑捐款捐物,回報祖國。
王南在肚子裡暗罵:都是些什麼東西啊,殺了多少人不講,捱了一槍掉了半條命沒人去講,全盯著錢看。也沒一個說我搶日本人的錢是應該的,話裡話外的意思,反倒是我帶錢出國不對了。
李秀見王南看完在思考著什麼,她就接過報紙來。
李秀三眼五眼的看完,又把報紙的其他文章掃了幾眼,一下子就怒了:“我家先生出生入死,一個人殺掉了那麼多日本人,還被各國通緝過,搶了日本人的錢,反倒想讓我們捐給不相干的人?”
王南趕緊拉住李秀,這一杆子打死了所有人也不好。
李秀被拉的停頓了一下,吐了口氣,就平靜說:“你看這篇文章”。
在報道王南那篇文章的下面,是另一篇文章,寫的是捐多少錢能武裝出一支軍隊,意在鼓勵華僑們多捐款。
王南只看完自己的,還沒注意其他的文章,拿過來報紙一看,笑了。
李秀指的文章那裡說了一句話:每捐300萬元就可以讓祖國多一個師。
據王南所知道的各類槍和彈『藥』的價格,按一個師一萬人算,20響和步槍都在七八十元以上,輕重機槍又都在兩百元起以這個價位上。這些輕武器配上幾個基數的子彈怎麼都得上100萬了。
一個師起碼要有大大小小五六十門炮,這炮的價格不好一概而論,小炮(迫擊炮)幾百大洋,日本的山炮便宜些,進口大些的火炮好象都是上萬美元(一美元大概值兩大洋),進口的炮彈起碼四五十個大洋起價,幾個基數就是一箱子銀元,一個師的炮兵怎麼也得花上一百三五十萬吧?汽車哪?軍馬哪?服裝哪?伙食哪?士兵訓練的彈『藥』哪?軍晌哪?
300萬哪裡夠?
戰爭的帳可不是這樣算的。
何況這樣一個師的作用與戰果……
王南剛想到這裡,李秀又說話了:
“我夫妻家裡被日本人燒死幾十口,我家先生殺敵過萬,我家先生也身受重傷,為何報紙上不講,為什麼這面報紙上只說搶了日本人的鉅款?只說各地需要捐款?”
“我家先生一分軍費沒拿,殺的日本人比幾個師都多,請問各位,這要是收捐款收多少合適?”
李朝甲介面道:“我沒有我師父的能耐,殺了五六年日本人,殺多了就記不住了,跟教導總隊一起的時候,他們說我起碼打死了五百多日本人。之前都是搶日本人的槍和子彈,後來教導總隊給了我一杆好槍,前前後後一兩千發子彈這樣,我不知道是不是捐款來的。反正,我一家人的生計都得靠扒打死的日本人養活,沒用捐款也抗日了”。
林醫生也直搖頭:“跟日本人作戰,沒錢是不行,可不能拿有錢捐不捐錢說事吧?王將軍搶日本人的錢還被這樣說就不講公義了”。
張慶元看了看自己這邊的人除了他都說話了,也說了句:“淞滬會戰時,我一個連都打光幾次,我從一個班長直接變成了連長,沒一個人後退一步”。李朝甲看他說的不沾邊,就拉了他一下,張慶元識趣的閉上了嘴。
王南也有些心血澎湃,隔著衣服『摸』著胸前隆起的傷疤,感慨的說:“幾年前,南京上海的報紙上都說我與日本人有私仇,我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