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和二丫是去不成了,就讓林同學和漁女兩個女人一起去,再帶上兩個保鏢。
隨行的商務談判人員有點難找。
李正言已經忙不過來了,不能動,就從籌備銀行的人中調出兩個經理人,再帶上一個年青人做為培養。李正言推薦了那個跑去打探山地人訊息的小夥子。這小夥子姓符,叫符發清,小的時候隨家人從海南來到了南洋,人很機靈。
李正言帶著一大堆人把最後幾個需要王南拍板的文案送了上來。
其他的王南都有印象,只有從碼頭到新加坡市區的公路是新增的。
原先是有條不寬的土路,現在發現走不了過載汽車,需要重建,順便取直。取直後大概要40公里這樣。到底是怎麼修需要王南拍板。
王南看到修水泥路的成本的確太高了,就定下來還是修土路。唯一的要求是把路上的橋要按水泥路的標準修去重建。
隨後,建築師們把按王南思路做的柔佛港口一帶的規劃圖拿了出來。之前王南已經改了很多次,這次只稍做一點小修改,就讓他們開始修主幹道。王南僅知道後世的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不知道為什麼。等自己做工廠時才明白路的重要『性』,沒路人和貨就困在原地沒法發展。
他去美國有段時間,回來時這些路應該修的差不多了。
路的事安排完了,就是其他建築材料的事,李正言已經讓人在地盤裡做了不少建築材料的工坊,還不成體系。王南就讓他們在建廠房時,先佔用一些生產著,等試出哪裡生產合適時,再建整個建材的體系。
這些事忙完,美國領事館的簽證就拿到了手裡時。
簽證給的級別很高,連保鏢帶的槍都直接寫在簽證上給予入境。
這時,從爪哇島到新加坡辦事的一個華人富商帶著厚禮來拜訪王南。
然後就要把二十出頭的兒子留下來,請王南代為教導。言中之意就是送到王南這兒幫他幹活。
王南不大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李正言拿著檔案還沒走,見狀跟王南解釋了一下。王南當時沒聽明白原因,看不是壞事,就先安排這個小夥子陪好家人,等家人離開了再找李正言。
送走了這林姓華商父子,他才回頭問李正言是怎麼回事。
李正言一說起來,就是很長一段的南洋家族史。
南洋的華人有很多大家族,他們把國內的傳統習俗都帶到了南洋,是這時代的海外正統華人的代表。
可社會的發展讓現在的小孩和年青一代進入了時代的叛逆期,他們不喜歡傳統的東西,嚮往西方。極力想出去留學,回來之後以說寫英文為榮,以講英美主張為『潮』流,生活習慣都換成了英美的方式,說白了就是一切西化。這些人在後世稱為海峽華人。(小說中借個名詞用用,實際遠不是這麼簡單的幾句話)
現在這些傳統華人都在觀望王南是哪一類人。
從他們眼裡看,王南與英國人、美國人的關係似乎都好到如蜜似膠的程度,這些人怕王南成為大買辦的角『色』後,不再照顧傳統華人的經營。
如果這樣看,王南還真有海峽華人的意思,英國(海外殖民地)國籍,一口流利的英語,與英國人關係好,什麼裝置採購都是美國的。
所以,他們採用了中國式的試探。這個爪哇島的華人,就是他們有意推出來的第一個。
這些傳統華人以南方人為主,他們以家族、地域為圈子,如果與王南這樣的北方人達成親密合作關係而不是互相利用關係,只能走老路——質子與和親,這就是放大到國與國之間的處理方式。,
李正言講了一大堆,王南才算明白:送兒子就是質子外交。
隨後李正言又提醒王南,南洋的為了聯姻,把女兒送人做小的很常見。
王南北方人,沒見過這些,心道:自已的女兒也送去做小,是不是太過了?
王南不知道這時的南洋聯姻風氣極度盛行。一大家族和同鄉聚在一起起碼數百上千人,又有無數的大小產業,誰也不想被孤立,誰都想靠上一個有實力的大樹,王南能在英國人面前搞屠殺,這是南洋華人從都沒過的事兒,無疑是大家眼中的遮天大樹。為了一大家族的長遠生計,送女兒又算得了什麼?
這話說完的第二天,泰國宋卡的一個華人名流求上門來,他遇到當地華人也幫不上忙的麻煩,想求王南幫著處理。
一個事是當地官員想要收回他的礦井,補償太低他不同意,現在牽累到所有的生意都做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