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炸沉了英軍的戰艦的主力。
開始一路向馬來亞的核心地帶——新加坡進攻。
這時,王南把槍支發下去的作用體現了出來。
從宋卡登陸的第5師團是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他們習慣『性』繼續自己的惡行。
剛守住登陸點打退英國軍,一隊日軍就衝向附近的村莊裡準備找食物找花姑娘。
這一帶的村子都是華人與本地人混居的,幾個半大孩子拿著散彈槍守在村口的房子裡對著遠處跑來的這些日本士兵,他們約好了等日本人都到村口時再開槍。
可是一個小夥伴太緊張了,在日本人還在五十米外時,就勾動了板機,轟的一聲悶響,日本人倒下了三個。其他的小夥伴無暇多想,也立刻跟著開了槍。
一群只學會打槍,別的什麼都不懂的半大孩子,一槍接一槍的打完子彈之後立刻跑掉了。
等日軍大部隊過來時才發現,十幾士兵倒在地上,只死透了三個,其他的個個混身帶傷,早失去了戰鬥力。
這個部隊就圍上了村莊,可當他們開始進入村莊時,東一聲槍響西一聲槍響,又留下了十幾個人的死傷,日軍只好退出村莊叫來炮火把這個村莊炸平。
隨後日軍把炮火一轉,又直接炸了周邊幾個村莊。
日本人自以為這樣可以示威和警告老百生們。可他們的做法給這周邊無數的村莊演示了的日軍如何的殘暴,那就是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
這個訊息比日本人行軍的速度還快的傳向馬來半島各地,不管是中國人還是馬來人多半都知道了。
於是,日軍這一路行軍遭遇了無數的黑槍。
號稱腳踏車快速部隊的日軍,三個人一排,把腳踏車輪胎扒了,正高興的聽著象坦克開動一樣的碾地聲往前騎著,路邊叢林裡突然間就轟、轟、轟、轟、轟,連續五發散彈打了出來,日軍士兵立刻倒在地上死傷一片。
軍糧不多的一小隊日軍按分隊規模開始進各村莊搶糧,突然間一個村子裡槍上連續不斷響起,等大部隊到來時,整個村子一個人都沒有了,只有地上被打倒又補了槍計程車兵屍體。
日軍的前進落進了人們戰爭的海洋。他們越報復,被打黑槍的次數就越多,散彈槍以最大的優勢對上了沒有自動武器又輕裝前行的日本士兵,初始的碰撞佔盡了便宜。
日軍指揮官緊急下令,不得進村莊鄉鎮,直接追擊英軍。
頂在前面的英軍由英國軍官和印度士兵組成,印度人幾乎沒訓練過,人又憨笨,官兵之間還沒認清臉,指揮幾乎全靠手勢。日軍幾次進攻,就把英軍壓的退向新加坡。
這時日本人的飛機和艦炮開始攻擊新加坡的炮臺。
新加坡一些有血『性』的華人也組成了義勇軍,一部人也找到王南,要求加入到他的隊伍中,王南能只能讓人教一下他們怎麼作戰,而後打散了放在保安部隊裡。
王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解決不了日本人屠殺平民。都上在海邊,在艦炮的威力下,平民都是炮灰一樣的存在。
英軍準備死守新加坡,可王南還有一大堆產業放在柔佛,硬守在那裡擋不住日軍艦炮,為了不連累平民。王南只能讓李朝甲和部分老兵帶著一半保安部隊守在日軍從吉隆坡過來的路線上,讓他們利用地形靈活作戰,吃小放大,不要跟日軍硬拼。
留下來的分成兩部分,一部隊在柔佛這邊,接應李朝甲,看情況是不是防守工業區。另一部分在對岸的碼頭區一帶的山上待命。
英國人早把中國人當做一股軍事力量,卻在新加坡快被圍上的時候才給王南發了個臨時少將軍銜,讓他指揮華人保安部隊。(真實的歷史是華人們組織了“華僑抗日義勇軍”協同英國作戰,後方還有“新加坡華僑抗敵後援會”做支援)
等到1月下旬,英國軍隊全部撤進了新加坡島,新加坡島正北方那條連線柔佛的長堤也被炸掉了。
在日軍即將進入王南的柔佛工業區時,在柔佛準備迎戰的王南卻在大量‘善良’的華人和本地人的圍勸下,不得不帶兵轉身離去。
這片工業區已經成為歷史上從未存在過的一個新興濱海工業城市,裡面有10萬華人和本地人組成的小社會。當年戲稱的將軍城,已經成了這座城市的正式名字。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已經把這座小城市看成了自己的家鄉,留下來的基本都是普通人,他們即不想打仗也不想生存的環境被摧毀,很多人就串聯著推舉了一些人找到王南,勸王南把防守的部隊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