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國人的春節。
英國司令白思華正式向日本人投降。
日軍大將山下奉文坐在新加坡市『政府』裡的第一句話,就是問王南的下落。他跟身邊的人說,只要王南不授首,新加坡就不是日本人的。
待日本間諜們把新加坡的詳細情報奉上後,山下奉文這幾個人就開始研究如何肅清反抗情緒高昂的中國人。
這一期間,他命令進入新加坡城市的部隊只守在城市道路的節點上,不得進入民宅,他也怕中國人手裡大量的武器。
想想他就生氣,現在日軍都已經做不到每人一把新槍了,王南居然把那麼多新武器散發給普通平民。
兩天後日軍剛上任的新加坡警備司令河村三郎收到了四條命令。
第一條命令是就地成立南洋華僑協會。
第二條命令是執行勒索華人的計劃。南洋華人要向日軍交出五千萬元的俸納金,理由是:華僑支援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新加坡島將承擔兩千萬元(歷史上是一千萬元)。
第三條命令是針對王南的,南洋的華人何地能交出王南和他的兩個夫人,何地不用交俸納金。
第四條命令是肅清命令。哄騙華人辦理良民證,攜帶自己一週的糧食,等照片洗出來後才可以回家。等集中適量的人員後,凡是符合9條標準的人,使用不開槍的方式當即處置。
這9條標準是籌賑活動積極的、慷慨捐款的富人、陳嘉庚與王南的追隨者、海南人(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全都是『共產』黨分子)、1937年後來南洋又是中國出生的人、紋身的(他們認為都是私黨徒)、參加了王南保安部隊或義勇軍的人、公務員和親英的人、有武器並嘗試擾『亂』治安的人。以上多指指男『性』(來自真實史料)。
一同參與這些命令制定的河村三郎將這條命令補充為:將潛伏著的持敵對的華僑連根剷除,以絕我軍作戰的後顧之憂。
隨後日軍透過漢『奸』找來了一些華人名流,強迫他們成立南洋華僑協會。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華人到指定地點交一家人的俸納金,然後就在那裡等候稽核和辦證。
在這個過程中,原英國警察、印度警察、馬共的叛徒、日本僑民、臺灣線人、柔佛州的一些警察和漢『奸』們都被日本人組織了起來。開始了這項工作。(歷史上就是如此)
新加坡華人的第一槍打的不是日本人,是一個漢『奸』。
一個偏激卻又窮困潦倒的華人在日軍進來後,立刻求一個臺灣人把他帶到了日軍那裡,隨後又被安排到南洋華僑會里。
他負責通知一片居民區,讓男人們帶上七天的糧食去辦良民證,照片洗出來再回來。可因為王南的宣傳,華人們基本上都不相信這種話。
這個漢『奸』見沒人聽他的話,就與一些華人的吵了起來,華人們越圍越多,漢『奸』並不知道日本人要開始屠殺了,可被四周的人罵急眼了時,居然肯定了華人們的說法:就是要把你們這些人騙過去殺掉。
周圍一下子都靜了下來,這個漢『奸』一下子明白自己說了傻話,再想脫身卻來不及了。一個前義勇軍拿著散彈槍站了出來,把他『逼』到街道空地上,一槍打碎了他的腦袋。
日軍警備司令部見有人被殺,立刻派了一個聯隊計程車兵跑到到主要街道上,禁止華人在市區內走動。
雖然日軍的本意是維護治安,同時也給華人施加些壓力,讓華人老老實實的去辦理良民證,好方便他們執行後續的計劃,可全城的華人都以為屠殺要開時了。
日軍就位後,還沒有來及時展開任何行動,先是一兩條街道,而後是一片街區,最後是全城。華人們把春節沒放的鞭炮全都拿出去點響,和散彈槍等各種槍聲響徹整個新加坡。
日軍遭到了進入新加坡島以來最為混『亂』也最為強大的攻擊。
散彈槍的特『性』是近打一窟窿,遠打一大片,發『射』又方便,加之城市地區,子彈來自四面八方,日軍一下子就失去了軍隊的秩序,四周不斷響起的鞭炮聲讓他們無法判斷安全之處,一個接一個的倒在血泊中掙扎。
山下奉文、鈴木宗、河村三郎、辻政信等人正在新加坡『政府』那裡研究怎麼抓到王南一家三口,聽到全城的槍聲和鞭炮聲,一下子汗『毛』都豎起來了。
王南一家三口,就躲在了城西不遠主幹道的邊上。現在日本人還在封鎖著新加坡島,他們要等能出島時再去與李朝甲張慶元他們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