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彈藥肚兜的來源(1 / 2)

路上,王南拿著兩把匣子槍翻來覆去的比劃,在路過一個小水泡子時,終於把大木盒子丟了進裡。

這東西他用著很雞肋,匣子槍在需要駁接上木盒子『射』擊時的距離威力不大,不能一槍斃命,這正是王南忌諱的事兒,所以他寧可遠馬槍近手槍。

王南騰出胸前的包,把兩把匣子槍和掛上子彈的梭子與散彈都放在裡面。他想如果能槍掛在這裡就好了,子彈也放在這裡就更方便了。

把剛才想出來的對兩把匣子槍怎麼放的想法跟李秀說了下:胸前掛個彈『藥』袋子,上下兩排,每排各有三個前盒大小的袋子,在下排的袋子外面,用彈『藥』帶子做一個能卡住匣子槍的槍套。

李秀問彈『藥』袋子是什麼樣的?槍套又是什麼形狀的?王南說了半天也沒說明白,這隻他的想法,落到現實還有距離,只好拿著胸前掛的包比劃。李秀苦思冥想了半天,二丫就在邊上小聲提醒她,她聽了便笑,對王南說:“二丫說就是把肚兜放在外面再縫些袋子”。

王南說:“就要上面掛脖子上的和繫腰上的帶子,別的不要”。

兩個女孩子想到王南也要用肚兜就偷偷暗笑。

王南也有點不好意思,想了想說:“先做好這個子彈袋子吧,到時再試怎麼放匣子槍”。

肚兜掛口袋倒是中國人的服飾傳統,改成掛子彈,掛槍,也是合情合理順勢而為,換個外國人的腦袋怕是要拐上幾十個彎才能折騰出來。在中國傳統服裝衣飾的演變中,中國人到清代,男人才不怎麼穿肚兜,男『性』的內衣慢慢的以對襟小衫為主,等到民國時女人們的內衣慢慢的也開始西式化,穿戴肚兜越來越少,再到後世也只有小小的嬰兒才套個肚兜上拍幾張照片。肚兜除了當工藝品已經沒有了實用價值,成為了祭奠傳統文化的一個小符號。

路線的前方就是巴彥縣,是最早那批關內移民建立的一個小鎮子。

這時日本人還沒有佔領巴彥縣,可王南沒心情進縣城,李秀已經開始吹來一股股的枕頭風,想安定的生活。三人衣食暫時無憂,還是快些到哈爾濱過上新生活吧。何況這一帶已經看到不少義勇軍的人在活動了,王南沒心情搭理這些人,李秀也一個勁的說快點過江,三個人就一路隱形急走,繞過了巴彥縣,直接到了松花江邊上尋找渡口過江。

可松花江彎彎繞繞,江中島嶼沙灘眾多,也不是哪裡都合適當渡口。三人只好沿著江邊向西一路走一路看,走了十來裡也沒有看到一個渡口。

快到晚上了,三個人只好跑到臨近的江邊的小屯子去打聽,這才知道還得往西走上十幾裡地。

這一夜就在江邊找了兩個乾土坑將就著休息了,第二天上午才找到了那個渡口。

守船的有兩個人,船家天天『操』勞在江上,顯的很老,帶著個半大孩子就躺在江邊不遠處的窩棚裡,一條不大的帆船落了靠在江邊上。

聽到三人要渡江,老船家看著他們身上的槍說日本人已經有小火輪在江上巡邏了,時不時會截住渡船搜查。三個人要是帶著槍過江,最好是早上和晚上。

天『色』還早,除了他們三個人也沒有人過來坐船,幾個在就在小窩棚這裡閒聊起來。

老船家很健談,先是奇怪王南三人一男二女的組合,又問起他們的槍是怎麼來的。

等知道他這滿身都是打死日本人搞來的,就顯的十分興奮。開始給王南講他聽來的哈爾濱城裡中國人的慘狀,激動之處手舞足蹈的咒罵小日本子是畜生,聽的王南三人有些沉默。

中午的時候,王南就讓李秀和二丫做大米飯,比往常多放了一倍多的米,還開了幾個罐頭,與乾菜混著放進到了大米飯裡,請船工和他那侄子一起吃。

不算豐盛的大米飯,三個人吃了一些就在那裡看著老船家和半大孩子狼吞虎嚥把鍋底都打掃的乾乾淨淨。老船家有些不好意思,解釋著說差不多一年了,兵來兵往的,船錢都不夠飯錢,這是一年來第一次吃了頓淨大米乾飯還有肉。那個半大孩子到了耋耋之年還念念不忘他這頓記事以來最豪華最奢侈的一頓飯。

到了傍晚時,船家兩人送三個人過了江。

渡口這段的松花江很寬也很平穩,夕陽撒在江面上,一片寧靜。

可寧靜的背後,是老船家東張西望的檢視江面,王南也馬槍放在了手上。

到了對岸,王南給船錢時,老船家不要,說:吃了你們一頓大米飯,已經很值當了。你們殺了那麼多日本人,也值俺們倆出把力氣,船錢不能要。

王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