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叢林後,每幾百米留下一個小組,他們身上的背囊交給飛行員們,只拿上槍支彈藥。
等與日軍的追兵接上火後,小組邊退邊打。
等看到下一組人時,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自行繞過下一組就向大部隊靠攏,替換其他要留下來的小組背東西。
就這樣除了飛行員辛苦了些,戰鬥人員都保留了體力,又鍛鍊了戰鬥能力。
各小組接戰的戰術,多是在合適的地方放下幾個詭雷,隨後人躲在不遠處,等手雷響起,或者聽到日軍多人身處雷區,就拿著突擊步槍開始掃射。
AK突擊步槍的穿透能力足以在叢林中打出幾十米遠。
前面的日軍受到絆雷的干擾,每次被手雷炸到或者發現手雷時,都會因為前鋒遲滯,而形成一個小小的人群。
偏這時,周圍多會出現幾挺手持機槍,隔著叢林掃射著,每次都弄的傷亡一地。
還擊,找不到人,再追上去,很快又會遇到絆雷。
幾次之後,日軍不得不放慢腳步。
被地形這一限制,近千人的輕裝大隊拿一個排的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王南這邊還沒出現傷員,日軍就損失了兩個小隊。
並且只要美軍噠噠連射的聲音響起,傷亡的人數就又會上跳一截。
這讓日軍大隊長傷透了腦筋,不得不請示上面給予戰術術指點。
一個輕裝聯隊已經出發去增援海岸線一帶了,走的是簡易公路,離王南與這個大隊的距離只有幾公里遠。
師團指揮部就想著,讓這個聯隊繞點個幾公里的路,用大部隊把王南這點人驅趕走,再趕到海岸邊增援。
這個聯隊收到命令,很快就從路邊切入了戰場之中。
火力一下子就兇猛起來,讓前面跑路的美軍聽了都覺得出不對勁。
不多時,最前面的戰鬥小組撤了回來,一個戰士受了輕傷。
他們向王南報告具體情況,後面有大部隊扇面圍了過來,機槍數量明顯增多。
並且也學著王南他們的樣子,發現有人聲,隔著叢林灌木也用機槍掃射。
王南立刻在地圖上標出一個區域,安排傷員和飛行員脫離戰鬥,自行到那一帶隱藏。
受輕傷的戰士帶著飛行員們背上王南他們用不上的裝備,藏了過去。
有兩個飛行員很想和他們一起戰鬥,王南拗不過,就把他們兩個也編進了作戰隊形裡。
王南這些人也開始分兵。
先所有人集中起來,突然間集中全部火力打了個回頭,把追在最前面的日軍殲滅後,人手搶了一把日軍的步槍。
隨後,這個排的兵力被分為三個小隊,由小隊自由作戰,各自負責一個方向,就散開到了日軍的周圍。
在分兵前,王南要求所有計程車兵在混戰中除非迫不得已時,儘量不要使用美製武器。用日軍的栓式步槍射擊,考慮到射速慢,要求美軍士兵在射擊後要立刻轉移,同一個位置不許開第二槍。
這些士兵都見過王南用日式步槍開槍的樣子,也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在後面的戰鬥中,他們除了被逼急了的情況下,會用美式武器的連發火力來上幾個掃射。其他時間,一個個的都拿起日軍步槍,在戰場上訓練起精確射擊起來。
王南帶的這個小隊,保持在日軍的前方,各小組輪流騷擾著日軍的前鋒,時不時還用輕機槍、突擊步槍、槍榴彈射擊。
這讓日軍一直以為他們這個小隊才是美軍的主力,所以大部隊一直盯著王南追擊,對其他兩個小隊只是派出小股兵力應戰。
參謀副官帶的那個小隊很老實,以一個完整小隊的陣形,在日軍行進時,對其腰部集體狙擊。
那個由一個軍士長帶隊的小隊,直接散成三個小組,設了幾個聯絡方式後,又進一步分散開去作戰。
兩個聯隊和一個大隊,在叢林裡被這三個班級小隊折騰的如同進入了地獄一樣。
三十多人混在三千多人的日軍中,東一槍西一槍的,用日軍制式步槍,把自己的槍聲和日軍的槍聲混在一起。
除了正前面王南那隊士兵時不時的美軍的各種火力外,其他地方的日軍就陷入了迷茫和困擾。
近處的因為傷亡還能知道是敵人打來的,稍遠一些就分辯不出開槍的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日軍集中機槍掃射了幾次,卻每次都出現了誤傷,這讓日軍在使用火力上限制極大,卻讓美軍越打越得心應手起來。
按